摘要:漢服,讓人不斷地去追尋。
漢服,不僅僅是一件衣裳,更是其背后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華夏文明。
"霓裳”、“華夏”,我嘴里輕輕念著這兩個詞,眼前便出現萬丈晨光,照耀著廣闊的華夏大地,以及,一群身著霓裳的華夏子民。
然而,縱觀今朝,這似乎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境。有誰知道,華夏是什么?霓裳又在何方?
我停下尋覓的步履,轉身去尋找答案。
終于,《左傳·定公十年》告訴我:
“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華、夏一也。”
的確,我們習慣把自己的國家稱為華夏大地,把自己稱為炎黃子孫。但曾幾何時,我們失去了服章之美,忘卻了禮儀之大?
服章之美,美了三千七百多年。
歷代王朝更迭,都不曾掩住漢服衣裾飄飄的風采,只使她多了幾分滄桑;
禮儀之大,也囊括了拜禮、萬福禮、冠笄禮等眾多禮儀和禮節。在泱泱的華夏大地上,的確曾經有過身著漢服的華夏子民,沐浴著萬丈晨光!
我曾經襲著一身美麗端莊的漢家霓裳,翻閱著華夏悠長的歷史,懷揣著從河岸上拾起的《詩經》,在一輪凄清的漢宮秋月下,跳出一支《霓裳羽衣舞》,不知不覺看遍了唐風宋雪,又聆聽了元代雜曲,來到了大明王朝。
突然,大明的光輝變得暗淡,一陣陣兵荒馬亂踐踏了華夏大地,華夏子民被被異族統治者殘暴地剝下了漢家衣裳。
從此江山改名易姓,布衣也 ,從此“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漢服復興的,不僅僅是一件衣裳,更是其背后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華夏文明系統。
漢服是復興的載體,文化則是復興的核心所在。我們一路上尋找的,是對自己民族文化的認同感與自豪感!
漢服同袍正用行動告訴我們,漢服定會讓華夏大地重現民族文化的光輝!
漢服,讓人不斷地去追尋。
即使曾經有過失落,
也不曾忘記那股芬芳。
你愿意與我攜手,
打開漢服復興之夢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