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服章之美謂之華,有禮儀之大故稱夏。
“ 序
有服章之美謂之華,有禮儀之大故稱夏。 漢服是漢民族傳統服飾,它不是古裝,不是我們去影樓拍藝術照的影樓裝,也不是我們在古裝劇里看到的影視裝,更不是旗袍馬褂中山裝和COSPLAY。 漢服具有嚴格的形制,本文將為大家盤點漢服與影視裝的區別。 “ 定義
漢服:漢服,全稱是“漢民族傳統服飾”,又稱漢衣冠、漢裝、華服。漢服“始于黃帝,備于堯舜”,源自黃帝制冕服,定型于周朝,并通過漢朝依據四書五經形成完備的冠服體系,一直發展到清朝以前,都是漢族服裝主流。
影視裝:是從事影視等表演演藝藝術中所用到的道具服裝,形制與版型不同于漢服,具影視舞臺藝術特征,因此不屬于漢服。
“ 用料材質 漢服 漢服:一般漢服用料,多會選用棉、麻或者棉麻混紡、提花緞、織錦緞,或者絲綢、真絲等相對較好、較有質感的面料,看上去比較自然,且較適用于人的日?;顒?。 真絲
緞
棉
麻
影視裝:為減低成本、制造熒幕的華麗視覺效果,影視裝用料多為密度較低的雪紡、化纖維反光面料,多是化學材料,俗稱“窗簾布料”、“反光料”,整體質感比較降檔次,有些影視服為追求“飄逸仙氣”,用料比較透。 影視裝
此外,影視裝配色較為鮮亮耀眼,或全身白色;而漢服配色則或恬淡柔和,或沉穩莊重,而且避免大面積純白。
“ 剪裁 漢服 漢服:漢服作為東方服裝的代表有一個特殊的剪裁特點,就是平面剪裁。它所有且的用料是以平面為構造,所以漢服疊放的時候能疊的很平整,是因為它漢服風格多為寬松輕便形制,不會刻意追求緊致合身的效果。因此,“寬衣博帶”也是漢服一重要特征。
影視裝設計理念借鑒了較多的西方元素,采用的多是立體剪裁的方式,歐洲服飾恰追求立體剪裁,貼合身形,所以整體效果上看,影視裝會顯得尤其合身,凸顯身形。 影視裝
“ 形制與細節 漢服 漢服:有嚴格的形制,如“交領右衽”、“上衣下裳”、“系帶隱扣”等,并可以分為“深衣制”、“襦裙制”、“衣裳制”。漢服的交領把脖頸包起,具有含蓄美?,F階段經考究的有曲裾、直裾、高腰襦裙、襦裙、圓領袍衫、褙子、朱子深衣、玄端等,且這些形制有其特定的適用人群。
影視裝:無嚴格形制,只需達到迎合熒幕審美與觀眾需求即可,現代人臆想成分較多,極具舞臺與熒幕藝術特征;因而,有些影視裝修身、甚至暴露;形式花哨,蕾絲邊,塑料花裝飾。 影視裝
Q & A
哇,好像好專業的樣子呢。不過不知道以后看電視劇能不能看出來耶 小編
這就容易啦,繼續看,下面是詳細看區別喲o(*////▽////*)q 下面為大家詳細區別幾款漢服和影視裝的區別 影視裝
影視裝:1、領子后翻,類似 的影視服配色明艷,采用的紋飾也頗有和風元素。(如圖三) 漢服
漢服曲裾:(圖二為現代雙繞曲裾) 1、交領右衽,不僅包住、緊貼脖子,且可露出里面中衣的交領。 2、袖根較寬,廣袖布料放量足,當雙手交疊于前形成“一字袖”,寬衣博帶。 3、沒有腰封,但有裙頭,以系帶固定。 4、衣服下擺過膝,并形成“一字底”。 5、中裙不拖尾。 6、配色一般采用中國傳統色彩,顯得恬雅端莊;紋飾采用中國傳統圖飾。 影視裝
區別: 1、漢服的對襟襦裙襟領相對,不會外翻與過于暴露身體;對襟襦裙沒有腰封,以系帶固定;漢服紋飾以傳統中國紋飾為主,配色恬淡素雅。 2、漢服的齊胸襦裙下裙于胸部以上,以系帶固定;影視裝系帶更多是作為裝飾,而非穿戴固定作用。需注意的是,即使影視服與漢服外貌很像,但由于看不到影視裝的平鋪與具體形制,不能輕易判定其為漢服。 漢服
總而言之,影視劇里的服飾往往是為其藝術表現服務的,并沒有經過嚴謹推敲,就連拍歷史劇,對服裝認真的導演也很少。影樓里的服裝則更是千奇百怪,游戲服飾則是為了表現人物而創作加工的。這些服飾往往帶有漢服某些特征但又不太正規,我們姑且將這些形制不正的影視裝,影樓裝,游戲服稱之為中國風服飾。 漢服歷經千年,所傳承下來的,不是炫目與呱噪.不是浮夸與輕亂,它自然有一種給人以沉淀的感覺,乍看驚艷,細看秀美,對于初學者來說,對漢服及影樓裝影視裝的區分,主要還是看用料,取材,形制,對這些多有了解后,自然會有對漢服更為深層次的認識。 (本文僅供交流之用,如有錯誤之處,歡迎指正。) (本文素材及文字部分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