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天府早報記者對漢服愛好者、研究者以及從事漢服生意的經營者進行了采訪,為大家解答我們所不了解的漢服文化。
傳統漢服分為常服和禮服兩種。常服是老百姓穿的,沒有太多的穿著規范,而禮服根據典籍的記載進行規范,要求在不同場合著不同禮服
價格不同
一些常服和輕薄的漢服售價只要一兩百元
一套傳統禮服僅衣服就賣七八百元,再配上頭冠、鞋、飾物等,一套價格上千元
“我孫女就是學你這個樣子,都不學習了,作業也不寫了……”最近,網上出現了一段地鐵上一位大媽指責一個Cosplay姑娘的視頻,雖然后來被證明是一場策劃的炒作,但該事件讓喜愛穿著“奇裝異服”的人群再次進入大家的視野,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些衣著古裝出行的人。那么這些衣著漢服的人到底是怎樣的一個群體?這些復古的穿著背后又有什么含義?
近日,天府早報記者對漢服愛好者、研究者以及從事漢服生意的經營者進行了采訪,為大家解答我們所不了解的漢服文化。
漢服愛好者
大學時迷上漢服 從追求服飾到愉悅內心
隨著對漢服熱愛之心的加深,我從對形的追求慢慢轉變為對內涵的追求,通過注重儀容儀表和言行舉止來表達出自己美好的一面”
成都女孩小艾稱自己是一名普通的女孩子,甚至有時候還被叫做“假小子”,但卻在上大學時迷上了漢服。
小艾說:“初中、高中的時候就對古風的東西特別著迷,后來進入大學了,看見校園里面有漢服社的學姐學長們穿著漢服四處活動,感覺漢服十分好看,就決定自己嘗試。”小艾告訴記者,她最開始什么也不懂,平時為了“解饞”會在逛漢服網店時,將看到的很多有關漢服的專業名詞記下來,再上百度搜索學習,漸漸地入了門,于是開始看起了《楚辭》《文心雕龍》等古代經典書籍繼續補充知識。
小艾覺得,在很多長輩甚至同齡人眼中,漢服是脫離時代的存在,平時身著漢服上街也會遭到不少異樣的眼神。“不過還好啦,我的父母雖然不理解,但是也不會太反對我的愛好,只是購買漢服的錢只有靠自己打工掙了,也不好意思一直向他們要。”小艾笑著告訴記者,“幸好玩漢服有一個圈子,我通過網絡和學校社團認識了很多朋友,大家平時會組織交流活動,相約一起拍照片等。我希望漢服文化能以一種正能量的形式傳播下去。”
小艾形容自己是一個“簡簡單單喜愛漢服的姑娘”,她不會太在意別人的眼光或者嚴格追求漢服著裝的正確性,“就是單純地喜歡著,但我不會因為自己的想法而去要求別人一定該怎么做,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吧。隨著對漢服熱愛之心的加深,我從對形的追求慢慢轉變為對內涵的追求,通過注重儀容儀表和言行舉止來表達出自己美好的一面。”
漢服經營者
進店選購顧客增多
傳統禮服一套上千元
現在喜歡漢服的人越來越多,來店里逛的人也越來越多,時不時還會有一些并不了解漢服文化、單純感覺店內衣服樣式挺好看而走進來購買的客人”
經營著一家漢服網店的小李告訴天府早報記者:“很多人穿著漢服,僅僅是將其作為一種服飾,關注的是穿著在身上是不是很美,拍照是不是很好看,這也就反映在,現今出現了很多影樓、個人拍攝漢服COS、寫真一類影像照片。也有部分人追求的是漢服作為傳統服飾的一面,追尋的是背后蘊藏的傳統文化,會講究禮儀,搭配等。”記者看到,小李的店鋪銷量已經有2000多套,而在網上商城中,銷量最高的店鋪達9000多套。
天府早報記者又來到位于文殊坊的一家經營漢服服飾的實體店鋪,在店員小燕的引導下,記者看到了款式各異的各類漢服。
“緋棠、碧落、明燭、錦瑟……”小燕一一介紹著陳列的漢服的名字,“我們多從古文詩詞中抓取同衣服顏色、設計相襯的詞語命名,講究的是古風古韻,地道正宗。”小燕還告訴記者,店內的漢服都是遵照傳統設計。
她說,購買漢服就像購買普通時裝一般,按照身高體重胸圍選碼、顏色形式挑選中意款式,如果是對漢服穿搭有嚴格要求的客人,短袖類型的漢服就不合適了。“貼吧上面有很多關于漢服禮服搭配,一般來講,禮服搭配的部件比較嚴格,常服則寬松許多。如果要送給很講究漢服穿搭的朋友,建議買套襦裙再搭配一個披昂就可以了。”小燕介紹,“現在喜歡漢服的人越來越多,來店里逛的人也越來越多,時不時還會有一些并不了解漢服文化、單純感覺店內衣服樣式挺好看而走進來購買的客人,我們也會給他們進行簡單介紹,要是客人頗有興趣,我們也樂于將更多關于漢服的知識分享出去。”
小燕介紹,根據材質和裁剪不同,漢服價格差異也挺大。一些常服和輕薄的漢服售價只要一兩百元,而一套傳統的禮服光是衣服就可以賣到七八百元,再配上頭冠、鞋、飾物等,一套價格要上千元。
漢服研究者
以漢服為載體
承載傳統文化體系
“
它的含義不僅僅停留在衣裳、衣冠等表面之上,應該是包含了以衣冠為代表的華夏禮樂系統,即我們自身的傳統文化體系”
四川傳統文化促進會副會長、成都傳統文化保護協會副會長黎冷告訴記者,傳統漢服通過傳統記載和文物考古的形式進行還原后,可以分為常服和禮服兩種。常服是老百姓穿的,沒有太多的穿著規范,而禮服根據典籍的記載進行規范,要求在不同場合應著不同禮服。“舉一個例子,如果是依照傳統漢服規范,在莊重的場合可以采用直裾配腰封,也可以是直裾配腰帶,腰封和腰帶還可以結合起來用。”
黎冷還介紹,常服又可以分為傳統漢服和漢元素。漢元素就是通過現代的剪裁和眼光以及時尚的設計觀念,將漢服元素加入到現代設計當中??梢哉f,服飾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
針對現在漢服愛好者對漢服做出一些改動,黎冷認為如果是常服做出調整是可以接受的,將漢元素與現代時尚結合并沒有問題。但是禮服是在傳統禮儀場合作為演示、體驗之用,其應該遵照傳統體系而不能隨便更改。“其實現代的漢服在材料和剪裁上,和傳統漢服還是有著很大區別的,但是基本形制依照傳統延續,在細節上的變化則可以稱為與時俱進。”
黎冷告訴記者,著漢服背后其實蘊藏著更深的一層內涵:“漢服作為華夏民族的外在符號和載體,承載了內在禮儀和文化,那么在傳承傳統文化的道路上,漢服作為‘華夏’之中‘華’的代表,它的含義不僅僅停留在衣裳、衣冠等表面之上,應該是包含了以衣冠為代表的華夏禮樂系統,即我們自身的傳統文化體系。總結為十六字就是:華夏復興,衣禮先行,始于衣冠,達于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