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什么說漢服復興是華夏復興的必要途徑?這句話還可以這樣說:為什么華夏復興必須要從漢服復興開始?
為什么說漢服復興是華夏復興的必要途徑?這句話還可以這樣說:為什么華夏復興必須要從漢服復興開始?
一、先天不足的西方文化
我們知道,今天我們社會的主流文化是西方文化。其標志性表現是認為西方的民主自由是世界潮流,順之者昌逆之者亡。然而,這種西方文化之所以能夠流行,一方面是因為華夏文化的嚴重缺位,另一方面也是因為西方大量學習吸收了華夏文化。所以說,盡管現在的西方文化很強勢,但是西方文化仍然先天不足,所以至今西方各國基本上已經病入膏肓,只有外表還維持著繁盛。
那么,西方文化都有哪些西那天不足呢?首先西方的政治發展的時間就很短。古希臘完全是一群村長村民開會,原始民主,不具有借鑒性。古羅馬的文明崩潰,并沒有傳承下來,就說明古羅馬的制度具有很大的缺陷。從原來的共和制,變成后來的帝制,說明羅馬的共和制不能適應羅馬的發展。
帝制后來也崩潰,分裂為四帝共治和東西羅馬,說明羅馬沒有找到像中國一樣的穩定帝制系統。也是失敗的。
先說自由,西方之所以把自由看的那么重要,那是因為西方確實喪失自由喪失地太嚴重。
在中世紀的歐洲,所有人不得有自己的思想,只能信基督經上面的話。基督教和統治者聯合起來(政教合一),剝削、壓迫人民,人民也沒有經濟自由。
而中國,自古都沒有進行思想控制。國家雖然以儒家經典作為科舉取士的教材,但是卻并沒有像西方宗教裁判所那樣的“儒家裁判所”,把不信儒家的人全部逮捕燒死。所以,在中國一直都是思想自由。
其次再說民主,歐洲講民主,是因為政教合一,統治者既是官員,又是宗教神職人員,所以,整個歐洲就只有神與民。而神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民不能對神的統治有任何異議和不滿,所以,才導致歐洲的民被徹底壓制,沒有任何權利,沒有任何上升通道。
所以也說,歐洲沒有王和士,只有民和神的走狗兩種人。所以,歐洲打倒宗教權威之后,便急需要民主。因為打倒宗教權威之后,全歐洲社會便只有民了,神的走狗被打倒了。所以只能民主了。
然后再看中國,中國華夏一直分為王、士、民三種人。王是世俗之王。民是世俗之民。沒有什么神圣不可侵犯的神來壓迫民。而士,又居中來調和王和民,以公利為奮斗目標。而中國的政治,分為道統和治統。治統在王,道統在士。道統指導治統。
所以,士有理論依據對王進行監督和批評。王也會下罪己詔。民,也可以通過舉孝廉、科舉考試等途徑進入政府,為自己階層代言和謀利益。所以,中國是完整的王、士、民,社會結構完整。民有士來保護,有王來帶領。所以中國便不需要民主。只需要王士民共治下的選賢任能。
人權和平等也是因為這些,都是因為基督教的壓迫,所以全民成為基督的奴隸,奴隸自然沒有人權。所以歐洲打倒基督教權威后自然要強調人權。品等也一樣,奴隸沒有平等。這些文化,都與基督教有分不開的聯系。
所以,綜上所講,西方不文化具有先天不足,所以我們必須要復興我們的華夏文化,這樣才能實現我們的大國夢。
二,漢服對華夏文化的意義
首先,漢服就是華夏的華字。唐朝《五經正義》中的《左傳正義》中說: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章服之美謂之華。所以,華夏的華字,就是指的漢服。華字,古時候和花同字,指的就是華麗、美麗的意思。華夏族,是華部落和夏部落的聯合而形成的。
華部落,之所以叫華部落,應該就是因為這個部落所穿的衣服特別華美,所以稱為華部落。這個華美的衣服,有什么作用呢?首先華美的衣服代表技術先進。穿衣服,得先有布,布,需要紡織,而紡織,需要種植桑麻。所以,首先得有發達的農業生產,而且還是糧食生產足夠充分的情況下,才會進行桑麻的種植。
其次,紡織技術本身就是一種高級技術。再次,華美的衣服,還需要豐富的顏色和圖案。所以,染色技術也需要很發達。刺繡技術也要很好。所以你看,想要穿一件華美的衣服,需要種植技術、紡織技術、印染技術、刺繡技術等等多種技術的配合。這種高科技,怎么不是一種先進的文化呢?怎么不是一種先進的文明呢?
所以,漢服對于華夏文化來說,首先是華字的愿意,然后又體現出華夏文化的先進。其次,華美的衣服體現出的是審美的先進。一個民族的文明程度,體現出來的直觀表現就是審美觀。
一個擁有良好的審美觀的民族,必然是一個文明的民族,必然是一個擁有先進生產力的民族。因為,如果審美觀不正常,那么說明其最起碼道德是非觀都不正常。例如,以自殺為美的民族,其道德理念和倫理文化一定就不正常。所以,漢服所代表的的優美審美觀,代表了華夏文明的道德水平和價值取向。所以,漢服對于華夏民族的意義可見而知。
其次,漢服本身就充分體現了華夏文化。我們知道漢服是華夏民族的民族服飾,民族服飾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能夠充分體現這個民族的特色和文化。而漢服,就是完全符合這一點的。例如:漢服的上衣下裳,體現的是華夏文化中的天地乾坤的概念。
漢服的交領右衽,體現的華夏文化的陰陽概念。左為陽、右為陰,左邊的衣襟壓到右邊就是交領右衽。就是陽壓陰,就是代表陽。漢服中的上衣用布四副,代表一年有四季。下裳用布12副,代表一年有12個月。漢服分為10個部分,代表天之十干,下裳用布12副也代表地之12支。
漢服袖圓似規,領方似矩,背后垂直如繩,下擺平衡似權,符合規、矩、繩、權、衡五種原理。漢服袖口相圍成圓形象征天道圓融,領口相交成方形又象征地道方正,而背后一道中縫又代表人道正直。所以,一件漢服,就把華夏文化中的這么多要素代表了,所以漢服對華夏文化的重要意義就不言而寓了。
再次,漢服還是華夷之辨的主要載體。我們知道,一種文化想要長遠發展,必須要有自我保護機制,而華夏文化的自我保護機制,就是華夷之辨。有人說華夷之辨是文明與野蠻之辨,但是,華夷之辨,首先是民族之別。
因為華字,最開始值的就是華部落。就是指的我們的民族。所以,華夷之辨天然就是民族之別,就是民族主義。其次,華夷之辨,不僅僅是理論、思想上的分別,更是有現實中實實在在分別,而這中分別中最為明顯的,便是外表、外在表現的區別。
例如,孔子便說:“微管仲,吾其被發左衽矣”。可見,在孔子心中,漢人和滿遺的主要區別就是披發左衽,這也是華夷之辨的主要區別。所以,撇開漢服而談華夷之辨的,終究都是隔靴搔癢,撓不到痛處。也所以,漢服也是華夷之辨最主要的體現。還有人在口口聲聲說著華夷之辨,然而身上卻穿著夷服。所以,由此可見漢服對于華夏文化中守護自己的華夷之辨的重要性。
三、漢服對于華夏復興的意義
從哪跌倒從哪爬起來。我們知道,我們現在的華夏文明的覆滅,是從滿清侵華開始的。而滿清侵華,進來之后做的第一件事便是 。滿清為什么首先要剃發易服呢?滿清這么做可不是隨便做的決定,也不是偶然的行為,而是有著深刻的目的。
前面我們已經說到漢服對于我們這個民族的意義,剃發易服,首先使我們不再具有華夏的特征,打擊我們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其次,消滅我們的認同感,使得我們漢民族的團結力下降。最后,消滅華夷之辨。
漢人和滿人穿一樣的衣服、梳一樣的發型,哪里還有華夷之分、華夷之辨?沒有了華夷之辨,華夏文化的自衛長城便被消滅了,滿清徹底消滅華夏文化,便要容易的多。所以,滿清便首先從剃發易服下手消滅我們的華夏文化。而我們現在要想復興華夏文化,也要先從漢服開始,這就是從哪里跌倒再從哪里爬起來。
首先要重建我們的華夏二字。使我們成為名副其實的華夏。其次要使我們重建自信心和自豪感,這樣才會對我們的華夏文化有信心,有復興的動力。最后要重建華夷之辨的理念,重新為我們的華夏文化建立自衛長城,為華夏復興打下堅實的基礎。
所以,綜上所述,要想復興華夏文化,就必須先從復興漢服開始,任何企圖繞過漢服而想要復興華夏文化的,都不會順利,甚至會失敗。所以,漢服復興是華夏復興的必要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