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各位同袍,我是武威的一名袍子,網名小北洋,以下是我接觸漢服運動一年的一些想法與感想。希望能與各位同袍共同交流。
各位同袍,我是武威的一名袍子,網名小北洋,以下是我接觸漢服運動一年的一些想法與感想。希望能與各位同袍共同交流。
首先我想說漢服復興目前的狀態,南方普及成都大于北方,東部大于西部,這是基本的形態。而我要說的是,就目前而言,西部伊斯蘭文化的影響力遠遠大于漢文化,我認為漢服復興的重點地域因試圖往西部轉移。西北等北方地區漢服的火種雖然殘存,但如果沒有大型活動的支持,終究影響力有限。在漢服復興的過程中,我們有必要研究一下,哪些地方應該重點去做。
第二,就我個人而言,我心中的漢服是在傳遞正能量的,而不是約著拍幾張照片寫寫文章就夠了,如果漢服能夠同社會公益有一定的銜接,可能社會大眾對漢服的接受程度會高一點。比如,社團可以組織同袍著我漢裝去福利院,養老院,陪陪孩子與老人,可能我的想法有些不實際,望各位同袍海涵指正。
第三 我覺得最重要的一點,漢服復興在初期可以借助商家來推廣,但絕對不能過度商業化。商業化漢服很有可能毀了這一場復興運動,我希望每一家做漢服的商家都能認真研究版型,做出形制考究,工藝優良的漢服。我們說漢服是漢民族的傳統服飾,是華夏文化的一大瑰寶,就更應該嚴肅的對待它。漢服不能過度產業化,商業化。
第四 如果漢服推光與復興的同時,借助一些簡單易懂,與大眾相關的傳統文化,也許會更好。畢竟現在是一個快節奏的時代,而大多人都是普通人,如何讓普通人喜歡漢服,愿意了解漢服,需要有能力的同袍重點思考研究。漢服從來不是高不可攀的東西,它是誰都可以穿,誰都可以喜歡的普通民族服飾。希望能夠達到這樣的宣傳效果。總而言之漢服一定要給人的感覺是普通的,并不是高傲到不可觸摸的。
第五 有能力的同袍可以試著制作自己宗族的族譜,將漢服以家族文化的形式傳承下去。比如結婚的婚服,及 ,加冠禮需著漢服等。這一條可能會有很多人不理解,但我覺得其實這才是最樸實,最有效的。這樣即使漢服沒有大規模的復興,但火種最起碼還能流傳下去。參考伊斯蘭教家族傳承式的發展,我覺得我們有必要學習他們的這種模式。
第六 也許有一天,因為衣同袍,社會之間人與人的信任也可以由此建立(又扯遠了,原諒我的天馬行空)。畢竟遇到與自己穿同樣民族服飾的人,都有不約而同的有一定成都的信任。我們漢服同袍一定要行正事,這很重要。
第七 社團要拜托排他性,試想太平天國為什么失敗了?因為缺乏信任以及權利分配。我們為什么要為了一個同樣的目標而分你我?老子在道德經里講到,行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漢服運動也是如此。用心去為漢服復興努力,少一些你我之別,多一些君子之禮。資源共享,共同進退,我們才能做大。
就這么幾點,知道想法錯誤很多,但我還是要說,希望能給同袍一些啟發。我們不能沒有重點,盲目的做這件事。錯誤煩請指正,不喜勿噴。在此謝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