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武昌首義學院,2015級漢語言專業一個寢室的4名女生喜歡當“古人”,她們上課、逛街甚至旅游都喜歡穿著漢服、行古禮。對她們來說,著漢服不是作秀,而是一種生活方式,“希望大家能用正常的眼光看待穿漢服上街這件事”。
在武昌首義學院,2015級漢語言專業一個寢室的4名女生喜歡當“古人”,她們上課、逛街甚至旅游都喜歡穿著漢服、行古禮。對她們來說,著漢服不是作秀,而是一種生活方式,“希望大家能用正常的眼光看待穿漢服上街這件事”。
漢服文化作為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我們并不陌生。《春秋左傳正義》一書中說:“夏,大也。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在流經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漢服被賦予了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歷史意義,成為民族認同與民族精神的重要標志。像武昌首義學院的學生這樣著漢服、行古禮,敢于積極宣揚展示的做法,不僅透露出其良好的善意和真誠的追求,更彰顯了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
漢唐盛世時的“漢服”風儀是我們民族文化里的優秀基因。然而,由于種種原因,有些人對于傳統文化卻知之甚少。傳統文化“不為人熟知”的尷尬處境,使得弘揚傳統文化尤為迫切。而高校“漢服控”的走紅,實屬一道靚麗的人文景觀,表達了年輕人對于文化傳承的美好愿景。
當然,不免有人認為這是在“作秀”,不過是“嘩眾取寵”罷了。畢竟時代在發展,國人的思想和審美意識也隨之改變,一個人整天穿著古時候的服飾,略顯不合時宜。但筆者覺得,即便是一種不合時宜的文化、藝術,也不一定要“一棍子打死”。因為大學提倡的是“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更何況文化本身只有姹紫嫣紅之別,卻無高下新舊之說。所以,對于高校“漢服控”,還需摘掉“有色眼鏡”看待,理應得到社會的寬容與支持。
如果將穿漢服簡單地理解為文化的傳承,這樣會使我們陷入一個誤區。其實,漢服文化并非一個獨立個體的存在,它需要發型、頭飾、服飾、靴帽等一整套的協調統一,更需要言談舉止上的有機配合。把弘揚傳統文化全部捆綁在一套漢服上,想必如此重擔僅靠一套漢服也無法承載。但是,高校“漢服控”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國人對漢服文化的認可度正在提高,對弘揚傳統文化的自覺正在增強,這一點值得肯定和推崇。
站在弘揚傳統文化的角度,高校“漢服控”折射了一部分人對傳統文化的依戀與向往,其意義不僅僅在于倡導穿漢服、學習漢服文化,更是要喚起公眾對傳統文化的覺醒,進而挖掘和傳承傳統文化內核。當然,在傳承傳統文化的同時,也應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否則,高校“漢服控”這類現象也只是空有“熱度”,難有傳承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