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漢服復興雖是近幾年的事,但已漸成燎原之勢,在一群群漢服復興先驅者的奔走呼告下,各地舉辦了多種多樣的與漢服有關的活動,人們也已日漸覺醒去尋找那失落已久的傳統服飾,去承繼中華民族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這正是廣大民眾尋根意識蘇醒的先兆。
漢服復興雖是近幾年的事,但已漸成燎原之勢,在一群群漢服復興先驅者的奔走呼告下,各地舉辦了多種多樣的與漢服有關的活動,人們也已日漸覺醒去尋找那失落已久的傳統服飾,去承繼中華民族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這正是廣大民眾尋根意識蘇醒的先兆。
民族服飾之于一個民族的發展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因為她代表著一個民族的第一形象,讓人至少在外在視覺上知道這是一個統一團結的民族。正如少數民族,他們都有自己各具特色的傳統服裝,我們一眼就能看出他們的民族。反觀我們漢族,卻由于各種歷史原因(滿清的 ,近現代的新文化運動等等),我們的傳統服裝被打倒了,被遺忘了,那傳承了幾千年的華夏衣冠被埋在了歷史的塵埃之中。所幸現在我們已經開始覺醒了,我們開始意識到了傳統服飾對一個民族的重要性,于是越來越多的漢服同袍們加入到了復興者之列,我們宣誓要把自己的傳統衣冠找回來。
但是,我們要做的僅僅是尋找一種服飾嗎?不,這是遠遠不夠的。現在的一些漢服復興者只是在極力宣揚漢服,卻不知復興漢服背后的本質是什么。若是覺得只要穿上漢服就是復興的全部的話,竊以為這是一種潛在的古裝癖,或是以奇裝異服博得別人眼球的私心罷了。一種服飾的淵源歸根到底來自一個民族文化的深厚積淀,若無文化內涵作依托,那么任何服飾都只會是曇花一現,而不能成為一個民族世代相傳的傳統服飾。因此,漢服復興的根本在于復興中華傳統文化。
當然復興傳統文化是一件任重而道遠的事,更何況文化還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名詞,因此在其復興中我們就需借助一種外在的民眾易于接受的形式來宣傳,于是漢服便可作為文化的形象大使來大力宣揚了。這就好比旗幟、口號,誠如毛澤東同志曾說過:“主義,譬如是一面旗子。”旗幟就是形象、旗幟就是方向,有了好的形象和正確的方向才能指引傳統文化復興之路走得更遠,因此欲興文化漢服先行。可是口號、旗幟雖然能夠更加形象直觀,有利于加強宣傳效果,但它畢竟只是形式上的東西,不能無限制的夸大形式的作用,否則就犯了形而上的邏輯錯誤了。所以在強調形式上宣傳的同時必須重視內容的推廣。
然而,隨著漢服復興的呼聲日益高漲,逐漸出現了一些盲目跟風,空喊復興口號的現象,輿論界(尤指網上)形成了各種不同的聲音,有窮經據典力求徹底復古的考據說,也有打倒現有一切全面提倡漢服的“唯漢服”論調。縱觀漢服復興的歷史,不難發現,很多是在網上與人做些口水大戰,扯上復興者的旗幟空喊幾句無用的口號,博得些許名聲之流,他們并沒有將復興漢服的重任作為己任。更有甚者,一些人只是一味的推崇漢服,將之抬到一個無與倫比的高度,卻極少去關注漢服背后承載的中華民族的傳統歷史文化,這樣的做法豈不是有本末倒置之嫌。須知一種事物的興盛必有一個強大的文化根源,若沒了歷史文化淵源的滋養,那就成了無本之末、無水之源,久之勢必自取滅亡。在漢服復興推廣過程中,若是不注重傳播民族傳統文化,只是大肆地宣傳炒作漢服,那她的復興之路只會越走越窄,無形中加速她走向消亡的速度。長此以往,漢服危矣,傳統文化危矣!
切記,我們復興的不僅僅只是漢服,而是那傳承了上下五千年的傳統歷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