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海外黨在國外努力的推崇民族文化,默默地付出著,比起國內的眾多團體,他們就顯得孤單一些,但是他們的力量卻一點都不單薄,他們用他們力所能及的力量,共同為民族文化的發揚而努力。
記得,我有一次cosplay比賽結束后仍然穿著我們團的團服——
我們的團服是改良的唐裝(博主為舉例子冒著被噴的危險爆出了素顏照。。。這是我3年前的模樣,青春一去不復返)
當時我在地鐵車廂里,穿著團服,左手拿著的是長綢的舞蹈扇,右手是把木劍(用布包了起來,露出了一點劍柄,我平時還是挺低調的)。僅僅穿著無比日常的唐式服裝就引來了地鐵里很多人的注目禮。但我都把他們當一顆顆大白菜!
這時,坐在對面的兩個外國人饒有興趣的討論起來,對我說道:“cosplay!",我禮貌又無奈的對他們笑了笑。他們對我手中的那柄木劍也是無比感興趣。可惜我當時是個英語渣,連反駁的話都想不出來,腦海里轉的是:NO?How are you? I'm fine,and you?。。。。。。真后悔自己當時不好好學英語。
后來,我真的就去報了個英語培訓班,哈哈哈。一直想著要一雪前恥!
從此,博主心中就想著,在外國人心中,我們漢服是什么樣呢?美不美呢?
接著就在網上看到了些不予余力在海外推廣漢服的伙伴們,咱們來看看他們的故事。
英國街頭身著漢服賣藝的中國女子
英國少有中國籍的街頭藝人,宣傳漢文化的更是找不到,除了一些漢服協會的人,一般也只是出去踏個青辦個活動什么的。這位妹子一直想推廣中國的漢服文化,但又不想只是單純的在街頭走秀,她覺得不如拿技藝吸引人,再順便宣傳衣服。于是她想出了去街頭吹笛子,順便穿上漢服這個法子,讓英國人知道什么是漢服,什么是竹笛,什么是我大漢文化。
外國人是次要的,最關鍵的是讓大部分中國人知道她一個人在異鄉,干了件多少老爺們都汗顏的事。在外國文化肆意侵入的時代,她努力嘗試從一件衣服入手宣傳傳統文化,真的很令人佩服。任何事都是由外而內由淺而深的。她說“勿以善小而不為”,哪怕是最微末的事情,只要有一點點用,就該有人去做。在國外的宣傳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老外都被折服,那部分崇洋媚外的國人就會重新審視我們自己的文化。
一曲結束,鞠躬致謝,好笑的是有幾個英國男孩對她行佛禮,不是搗亂,真的是非常之虔誠!來的時候一齊對她雙手合十彎腰90度,走的時候又行一遍。只差對他們說一句“貧僧自東土大唐而來......”真是有教養的孩子們。她說有好多英國的好爺爺老奶奶特別愛聽她吹笛子。
吹曲子的時候配的舞蹈是妹子自己排的,前后兩段是竹笛,中間一段是舞蹈,有個外國人老是在模仿她的舞蹈動作。外國人素質非常高,表演的時候就在邊上靜靜地聽,報以善良的微笑,有時還點頭,或者給她拍照,每首曲子結束后就會上前給錢,順便夸一句。
妹子對作者說了一件令她感動的事:第一次去表演時,一曲結束,一個老奶奶往我盒子里放了一張十鎊的紙幣,一般給街頭藝人錢都是一鎊兩鎊的硬幣,留過學在英國的孩紙們應該知道十鎊是個什么概念,折人民幣一百多塊錢。我阻攔她說給的太多了,老奶奶說你的笛聲讓我想到很多年輕時的something special,這錢你值得拿。
博主的這篇文章是在鐵血網轉載的,文章內的圖片由作者殺倭滅日提供(博主覺得“殺倭滅日”這個名字。。。。果然夠鐵血。。。)
我覺得上文的妹子非常勇敢,至少我做不到。其實我是有勇氣的,愿意穿上漢服去國外推廣。但是英語還得再鞏固鞏固,至少能解釋自己這身服裝是什么,所承載的文化。我會懷揣著這個美好的理想,努力去實現。
留學生田得雨在海外被稱作“道長”
談到漢服,起先對之產生興趣的是田得雨的母親,“那時我還在上高二,我母親上網看到有關漢服的消息,然后告訴了我。后來在我出國的時候,也是媽媽提議我帶一件漢服出去的。”田得雨說道。(博主:又是一個別人的媽媽系列。。。)
田得雨將自己留學生活的很多業余時間都留給了漢服介紹,他積極參加學生會舉辦的各種活動,或者留學生團體自己組織的節慶活動等,甚至自己的學科演講作業也以介紹漢服為主題。
“嘿!道長”
田得雨從更衣室徐步走出,橫跨餐廳,迎著眾人,一身藍色漢服惹得全場一陣驚呼,只聽得人群之中有人喊出了一句話:“嘿!道長。”全場哄笑連連,而后雷鳴般的掌聲溢滿了整間餐廳,可以說田得雨的這一亮相給同學們的春節帶來了驚喜。
田得雨表示,在介紹漢服的過程中,他收獲頗豐,首先是鍛煉了人際交往的能力,也促使他的演講能力更上一層樓;其次,這些經驗幫助他更好地了解其他人的想法,也能讓他學習到如何調整方式方法;最后,因為介紹過程中必須回答提問者的問題,也督促田得雨更多地了解漢服知識,增長了他對傳統文化的認識,也加深了對中國文化的了解,激發了更多的興趣。
以上文章來源于“好學網”,很遺憾,博主未能找到田得雨的相關圖片。
我知道,其實還有更多的海外黨在國外努力的推崇民族文化,默默地付出著,比起國內的眾多團體,他們就顯得孤單一些,但是他們的力量卻一點都不單薄,他們用他們力所能及的力量,共同為民族文化的發揚而努力。
身在國內的我們,是不是,應該再勇敢一點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