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坦白來講,我并非是“漢服傳承者”。第一次接觸漢服、對漢服產生興趣,并不是因為被它的底蘊所震撼、被它精細的做工所打動。我那時只是一個普通的看客。
坦白來講,我并非是“漢服傳承者”。第一次接觸漢服、對漢服產生興趣,并不是因為被它的底蘊所震撼、被它精細的做工所打動。我那時只是一個普通的看客。
上小學的時候,我很喜歡看電視,古裝劇是我的最愛。一方面是受到我爸爸的感染,他很喜歡武俠劇,另一方面是因為劇中人物的服飾都很獨特。
后來,剛上初中那年看到一個新聞,2010年10月16日,一個身穿漢服曲裾的成都女孩在春熙路附近的德克士就餐,不料幾個大學生誤以為那是和服,強制要求其脫下。此消息一出便引起輿論,有人說,這是現代人遺忘中華民族傳統的可悲;有人說,該女孩穿漢服的時間和場合不合適。那時的我有些像個憤青,堅決支持前者,完全不能理解連漢家之華服都能認成和服還自以為充滿正義感的行為。
現在看來,我依然支持我那時的觀點,但是也認識到“漢服之沒落”。我所說的“沒落”,指的是傳統服飾的衰退是必然。畢竟我們所生活的時代以便利至上,能簡則不繁。我曾經試過穿漢服過一個短暫的中午,但只是吃飯就已經很麻煩了。寬大的袖子在夾菜時總是很容易弄臟,夸張一點說,也很容易打翻盤子。
這種事實不可否認。如果現在人人都穿著漢服,反而反映了國家的落后。可漢服不僅僅是一件年代久遠的衣服,它見證了從黃帝時期到明末清初的興盛衰敗,它就像是一個守護者,伴隨著中華民族成長。
所謂“漢服”,就是指傳統民族服裝。從皇帝“垂衣裳而天下治”到明末清初的“ ,穿上時,我感覺它變重了,我想那是歷史的厚重感和我作為炎黃子孫的責任感。精美的絲線,龍自由地翱翔。穿著有些重,但我一點也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