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此次引來非議的是梁興揚的一條長微博《別讓漢服成為一種病》,批評那些偏激的漢服捍衛者,言辭犀利:道士住觀要蓄發的,這個是我們堅持的傳統,漢服堅持了沒?口口聲聲漢式衣冠,冠呢?剪個寸頭談衣冠寒磣不?
全真教龍門派三十代玄裔弟子梁興揚又一次在微博成為爭議焦點,這一次是因為漢服運動,身穿道袍的他被貼上了反漢服的標簽。
此次引來非議的是梁興揚的一條長微博《別讓漢服成為一種病》,批評那些偏激的漢服捍衛者,言辭犀利:
道士住觀要蓄發的,這個是我們堅持的傳統,漢服堅持了沒?口口聲聲漢式衣冠,冠呢?剪個寸頭談衣冠寒磣不?
穿著美麗的漢服,三從四德哪里做到了?總不能之選擇對自己有利的,自己可以作秀的方面吧?刺繡學的怎么樣了?
形制背后是文化,三妻四妾,你打算做的是妻還是妾?形制背后還有森嚴的等級制度,你打算穿士人貴族的還是奴婢勞工的?
形制背后是規則,按照規則,你們考取功名沒?你有登上廟堂的資格沒?很多看起來很炫麗大氣的衣服,在漢唐時代,你們要被殺頭的,甚至殺頭都不夠,要誅滅九族的!看到了漢服,就沒看到背后的文化嗎?就罔顧背后傳達的信息嗎?只選擇對自己有利的使用嗎?
梁興揚稱反對的是漢服作秀:
道袍本來就是漢服的一種,我們平時日常穿著,不是用來作秀,漢服愛好者有多少人作為日常,多少人作為作秀呢?
我們對襟也穿,斜襟也穿,麻布也穿,化纖也穿;這就是生活,真的跟漢服圈的講究不起來,我們本來就不高尚,我們就是普通人而已。
澎湃新聞記者就此對梁興揚進行了專訪。
澎湃新聞:包括儒家在內的很多人都強調,復興傳統文化要從形式上恢復服飾……
梁興揚:如果光注重形式,不注重里面包含的文化內容,那怎么行?我們道袍也是漢服的一種,不是說我穿道袍就高人一等,你給我打電話,我就可以說:不行我正在清修不能接受采訪。這有什么意義呢?
澎湃新聞:漢服擁護者最讓你反感的是哪點?
梁興揚:事情是這樣。昨天微博上有人發了要珍惜漢服,發了幾張圖片,其中有漢服和改良裝。然后我就轉發了,也沒想很多。然后有人說形制不對,讓我道歉,還罵我,逼得我把微博刪了。后來在長微博里我也說了,我不是反對漢服,而是反對說“我的標準是對的,你的標準是不對的,要遵循古制,我有我的古制,你有你的古制”,然后在那里吵架。都說漢唐衣冠,但真正的漢唐氣節在哪里?
我們道教,要穿道袍,但道袍是有道教文化做支撐的,我們是傳承下來了。清代要 ,我們道教都沒有剃發易服。漢服的歷史已經隔斷了,他們是從廢棄的歷史上來進行恢復,這更難。難歸難,不意味著不符合他們規范的就是錯的,就要被攻擊。
我一開始轉發微博是為了支持他們的,結果他們說我的形制不對,規格不對,是誤導他人。如果我不支持,就罵我滿清遺民、蠻夷。這有什么意義呢?只會讓一些中間派、對漢服有一點好感的人離他們遠去。
服裝穿在人身上才是服裝,穿了之后,讓別人看不起你、離你很遠,那算什么服裝?
澎湃新聞:那道教的傳統服裝情況是怎樣的?
梁興揚:在傳統服裝中,道裝一直沒有斷層。我們有對襟,也有斜襟,也不排斥改良倒裝,為的是方便。做漢服,也要與時俱進。
我們穿道裝的同時,穿法衣,穿道袍,穿便裝,都是有規范的。再對比一下那些漢服的擁護者。按理說,平民穿的最多的是灰色、黑色、藍色,很多人復興漢服,卻要穿的花花綠綠,這在古代可能嗎?都不尊重傳統。有的在古代是官服,有的在古代是書生服。你考取了功名沒有?是不是舉人是不是狀元?你是不是皇帝?敢穿這樣的服裝。平時我們是不穿明黃色的衣服的,只有上壇做法才穿。
復古不能只挑對你有利的復古吧,那以前的丫鬟、奴婢服裝,你怎么不穿出來讓大家看一下,都挑好看的。中國古代什么職業都有,那什么標準才是漢服啊?
道教也很重視傳統,但不意味著我們固步自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