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者:月曜辛??說起漢服運動的開端,不得不提到的便是網名為壯志凌云的一位男同袍——王樂天。??2003年11月22日,王樂天身著曲裾袍款式
作者:月曜辛
?
?
說起漢服運動的開端,不得不提到的便是網名為“壯志凌云”的一位男同袍——王樂天。
?
?
2003年11月22日,王樂天身著曲裾袍款式的漢服行走于鄭州街頭,被新加坡《聯合早報》取材報道,報道中稱“絕跡了三百多年的漢族服飾,重現神州街頭”,引起國內外華人廣泛關注。由此,“漢服運動”也正式拉開了序幕。
?
?
2003年7月21日,網友“青松白雪”自制漢服并拍照上傳于網絡,則是當代第一名自制漢服的同袍。
?
?
再往前,2001年,上海站的APEC峰會引起了“唐裝”熱潮,一些商家趁熱打鐵,把唐裝連同旗袍推上了“中華民族民族服飾”的高度,卻也引起了不少人的質疑——少數民族明明有自己的民族服飾,跟唐裝旗袍不是一回事。漢族則開始疑惑于“唐朝服飾不是這樣,這其實是清朝馬褂改良吧?”,“馬褂、旗袍的原型是旗裝,是滿族服飾”,“人民裝、中山服來自于西裝”,“漢族的民族服飾到底是什么?”
?
?
“漢族的民族服飾是什么?”
?
?
這個問題一石激起千層浪,雖然最初的討論帖在哪里已經不可考了,那一張帖子早已經消失于網絡服務器中,但它影響廣泛。2001年-2002年,許多已無法記名的網友為了這個問題在網絡上站出來,2003年,青松白雪、王樂天等漢族公民為了這個問題在現實社會中站出來,2003年以后,更多的漢族公民為了這個問題站出來,尋找、保護、發揚失落已久的漢服、漢文化、漢族精神。這就是漢服運動,基于漢民族意識覺醒,反思長久以來逆向種族主義的一場新文化運動。
?
?
也是受到憲法保護的一場合法運動。
?
?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一章總綱第四條
?
?
“各民族都有使用和發展自己的語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風俗習慣的自由。”
?
?
三百多年前,漢族失去了這個自由,被迫 、玄端等,當清朝一滅亡,便有人提出恢復清朝以前的漢族服飾。我們姑且可以將那時的狀況稱之為“小規模漢服復興運動”,其成果有儒教深衣章服規定、民國祭服制定、部分大學漢式交領學位服制定。
?
?
然而之所以說是小規模,是因為那時候的漢服運動比現在還不受重視。知識分子在自己的圈子里搗鼓,民眾一片文盲拿著報紙也看不懂。政府不支持,官場、外交、社交等場合規定了另外的禮服。受了西方教育的,衣食住行都是西式做派,保守的,卻是在懷念清朝。而接著五四運動,知識分子們開始反傳統了,雖然民眾仍然不懂他們在干什么,但被記載下來的那時候的歷史,已然一片瘡痍。再接著進入戰亂,一切重又歸零。
?
?
如果用文藝一些的筆法來表示,這就好像蓮花的種子,在三百多年前的動蕩之夜,滿池的荷花都被燒盡了,只有落到了淤泥中的蓮子保存了下來。一百多年前,發芽了幾顆,卻沒有得到游人的重視和觀賞,悄悄了綻放,又悄悄的凋零。又過了一百年多年,蓮池經過重新修整,環境、氣候等等都適宜了,剩下的蓮子又再發芽,這次人們看見了,并且為了讓荷塘更加美好,紛紛投下更多的種子,這才“連天荷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轟轟烈烈,看不到邊際。
?
?
此章標題“新芽”,便是這么個意思。漢服運動,并非“新品種”,而是舊的、沉眠的,然后在合適的時間醒來,不早不晚,自然而然,不值得驚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