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無當飛軍,為蜀漢北伐的大業建功立威。
說起蜀漢王朝的特種部隊——無當飛軍,不僅有出色的步兵和弓箭手,更有優秀的騎兵,能夠沖鋒陷陣和馳射殺敵,為蜀漢北伐的大業建功立威。
諸葛亮平定南中之后,為了獲得優質兵源,也為避免南方割據勢力死灰復燃,不惜本錢,遷移一萬多家南中蠻夷和當地的氂牛羌到西川腹地,成為國家的兵戶。這就是無當飛軍的來源。
諸葛亮又利用土著和當地豪強大族的矛盾,令豪強大族出錢招募夷人作為部曲,平時從屬于豪強,但戰時需要接受征發為朝廷作戰。豪強通過招募部曲,名義上擴大了勢力,招募多者還能獲得蜀漢朝廷授予的世襲官職,但受到實惠的還是朝廷。
遷移南蠻人口和利用南中當地豪強招募,成為蜀漢王朝組建南中兵團的兩種重要來源。一般認為,無當飛軍作為南中兵團中的精銳力量,皆身披鐵甲,能翻山越嶺,善于使用弓弩和毒箭,尤其精于防守作戰。
這種看法頗有可取之處,但較為片面。無當飛軍所發源的南中地區,位于蜀中、云南和藏區的交界處,地形高涼,有馬匹生產,除了矮小的滇馬之外,也有好一些的藏馬。另外,云南也并非沒有良馬。在昆明周邊地帶就生產一種叫做滇池駒的馬匹,性能遠比一般滇馬優異。
而羌系民族也由康巴藏區南移,進入南中之地。無當飛軍組建時所吸納的青羌,實為青羌在南中的分支氂牛羌。由此我們可以推斷,無當軍應當也有數量可觀的騎兵部隊。從“無當”二字來看,也可看出這支部隊具備很強的沖擊破陣能力。
在西漢時期,滇國就曾大量招募這些羌系民族,組建騎兵部隊。據《華陽國志·南中志》載,漢武帝時司馬相如、韓說初開益州郡郡治滇池縣 , 今云南晉寧縣,“ 得牛馬羊屬三十萬 ”。《漢書·西南夷傳》 也說 “ 昭帝始元五年 , 漢將田廣明用兵益州郡獲畜十余萬 ”。又《后漢書·西南夷傳》載建武二十一年 , 劉尚擊益州郡少數民族頭人棟蠶 , 得“馬三千匹 , 牛羊三萬余頭 ”。北方的西漢征服者在征服初期就從滇地動輒掠得牛羊馬數萬、數十萬頭。即便有所夸張,也證明滇池區域畜牧業發達牛馬成群。
氂牛羌以剛狠著稱,翻閱蜀漢在南中最為杰出的兩名地方官員馬忠與張嶷的傳記,便可見到氂牛羌的兇悍,這個部落能夠斷絕成都通往西南的道路上百年之久,在諸葛亮南征后,還敢于屢次反叛殺害兩任太守,一度使得繼任的太守不敢到郡, 整個越巂郡徒有虛名,經過馬忠和張嶷的征討才得以平定。滇地騎兵使用了原始的繩圈式馬鐙,來彌補南人騎術的不足。由于三國時代北方尚未發明馬鐙,大量吸收南中騎兵入伍的無當飛軍在與魏軍騎兵交戰時,實際上對于馬匹的操控上頗有優勢。
武器上,南中騎兵使用長矛、狼牙棒、斧等長武器。而由于南方氣溫高于北地又潮濕,鐵制品易銹,且云南產銅,因此南中騎兵除了穿戴皮鎧之外,往往使用銅制的盔甲。從考古發現來看,部分南中騎兵所用的鎧甲防護面積很大,除了上半身的胸甲和保護大腿的扎甲片外,還包括脛甲,臂甲,頸甲,面具在內。也就意味著蜀漢王朝通過招募南中羌人,甚至還能獲得一批具裝騎兵。
無當飛軍的第一任統帥是蜀漢名將王平,有看法認為王平可能是巴郡的漢化賨人。如果確實是如此的話,由于同屬少數民族,王平當與無當軍頗有共同語言。
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中,王平于馬謖街亭慘敗后結營而守,擊鼓驚嚇張郃虛張聲勢,掩護了其他各部撤離戰場后才緩緩撤退。諸葛亮第四次北伐中,司馬懿親自與諸葛亮作戰,令張郃進攻王平營寨,結果諸葛亮把司馬懿打得大敗,王平亦再次抵擋住張郃的進攻。由于王平麾下多有無當飛軍等南中戰士,我們可以看出無當飛軍確實擅長防御作戰。而且魏蜀爭衡的隴西地區地形崎嶇,與青藏高原和云貴高原交界的越巂郡相似,也利于擅長山地戰的無當飛軍作戰。
諸葛亮去世后,王平鎮守漢中,獨當一面,曾經以3萬不到的兵力在興勢山等地抵御曹爽率領的十萬多魏軍,多設旗幟,虛張聲勢,又廣泛襲擾,令魏軍無法突破防線。當費祎率領援軍趕到后,王平和費祎一同追擊從駱谷撤退的魏軍,殺傷甚多,取得了驕人的勝利,是為興勢大捷。
蜀軍掌握制高點,居高臨下,有地形優勢。在興勢之戰中,無當飛軍的步兵和弓手們利用翻山越嶺如履平地和蠻族擅長小團隊作戰的優勢,連番出擊襲擾魏軍,使得魏軍疲憊不已。當雙方攻守互換,蜀軍轉入戰略反攻時,南中騎兵則紛紛出動,騎射手在山谷間穿梭如風,具裝騎兵則居高臨下對魏軍發起沖鋒。魏軍騎兵雖然擁有更好的具裝,但卻沒有能夠幫助在山地作戰的簡易馬鐙,在崎嶇的秦嶺谷地遠不及南中騎兵靈活,被打得死傷慘重。
南中夷族素重勇士,故每有空缺,南人必奔走而告,刺血踴躍,以此為榮。襄武一戰,雖然張嶷率領前鋒軍隊與魏將徐質作戰,殺敵倍之,南中勇士盡沒,許多精悍的南蠻步卒和騎士殞命沙場。但姜維隨即率領大部隊趕到,擊破并斬殺徐質為張嶷復仇,既然此戰獲勝,蜀漢王朝一定會盡快招募新的兵員,補足無當軍損失的兵額。
不過張嶷去世后,無當飛軍失去了最后的優秀統帥,在史海中也就不再有記載。按道理上推測,無當軍應該還參與了姜維此后對曹魏的一系列軍事活動,多次在激戰中殺傷魏人,直到鄧艾奇襲成都,逼迫后主劉禪投降,無當軍才最終解散編制,消失在歷史的茫茫煙海中。
參考資料:
《華陽國志》、白帆《蜀漢無當飛軍族屬初探》、《三國志·張嶷傳》《三國志·姜維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