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頭上倭墮髻,耳中明月珠
原標題 :為什么每個女孩都有個穿越夢,看看這些就知道了!
頭上倭墮髻,耳中明月珠
有人曾說,一個女人優雅的氣質一定與她的穿著打扮有關。這句話雖不完全正確,但是在某種程度上也能說明衣物首飾對于女人的重要性。
在古代,首飾不僅是一種裝飾品,它還是身份地位的象征。那么古代的女子都佩戴什么首飾呢?一起來看看吧。
笄
笄是古人用來簪發和連冠的飾物,是簪、釵的鼻祖。在古代,女子插笄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必須舉行“
步搖是在頂部掛珠玉垂飾的簪或釵,是古代婦女插于鬢發之側以作裝飾之物,同時也有固定發髻的作用。
一般形式為鳳凰、蝴蝶、帶有翅膀類的,或垂有旒蘇或墜子,走路的時候,金飾會隨走路的擺動而動,栩栩如生。
張鈞甯在《海上牧云記》中飾演九州第一美人,她干凈的氣質穿上白色的宮服顯得出淤泥而不染,給人清透亮麗的氣質,白色的步搖顯得整個人清艷脫俗,雅麗嫻淑。
梳篦
梳篦簡稱“櫛”,與簪、髻、釵、步搖等并稱為中國古代八大發飾之一,昔日為宮廷御用珍品,故有“宮梳名篦”之譽。
梳篦在古時是人手必備的發飾,尤其是婦女,幾乎梳不離身,時間一久,便形成插梳的風氣。
這樣多方便,頭發凌亂了,隨手從頭上取下梳子就可以打理頭發了。
抹額
抹額也稱額帶、頭箍、發箍、眉勒、腦包,漢族服飾,明代較盛行。
婦女包于頭額,束在額前的巾飾,一般多飾以刺繡或珠玉。
專制清王朝對下層小吏和民間百姓的額飾材料作了嚴格規定,除皇室外不能使用明黃色,不能使用龍鳳圖案。
非富貴之家不能使用金、銀、寶石等裝飾抹額。所以,《紅樓夢》中華麗的抹額不僅是富貴的象征,更是權利的代表。
珥珰
珥珰,俗稱耳墜,古代稱它為“珥”、“珰”等。耳墜是國人佩戴歷史最悠久、最普及的一種飾物,至今長盛不衰。
劉亦菲版《天龍八部》她扮演的王語嫣太美了,尤其那欲語還羞不勝嬌嗔的眼神,以及言行間屬于少女的嬌憨情態,還有那一對秀美的耳墜,成就了神仙姐姐的盛世美顏。
瓔珞
瓔珞是古代用珠玉串成的裝飾品,多用為頸飾,瓔珞原為古代印度佛像頸間的一種裝飾,后來隨著佛教一起傳入我國。
唐代時,被愛美求新的女性所模仿和改進,變成了項飾。它形制比較大,在項飾中最顯華貴。
這些配飾簡直太美了,把女性的柔美完美地襯托出來,這也是每個少女心中的一個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