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使君自有婦,莫學野鴛鴦。
明明被后世尊為詩圣
卻偏偏不會寫情詩
“偏偏”兩字
貫穿了杜甫的一生
杜甫是官三代
祖父和父親都是官員
公元731年,杜甫二十歲
仗著家里有點錢
他跑去浙江上海旅游
一去就是好幾年
中途回家考了一次試,落榜了
但杜甫也不以為意
反正以自己的才學
考個功名不是簡簡單單的事?
于是找到了好基友李白
大家一起喝酒一起浪
天天沒事就寫詩
會一直持續下去
偏偏遇到了楊家小姐
這時的杜甫已經三十歲了
只剩個官三代的虛名
要錢基本沒有、官也沒做成
只會寫幾首詩
還連情詩都沒有
年方十九的千金大小姐
知書達理、聰明賢惠
追她的青年才俊排隊到門外
但偏偏看上了一無所有的杜甫
成了杜甫的妻子
沒多久,老爹去世
杜甫生活陷入了困境
再也不能啃老
只能去參加高考
本來杜甫成績有了很大進步
參加高考估計也沒什么問題
偏偏遇上了宰相李林甫
一個考生也沒有錄取
然后告訴皇帝
之前的考試太有效啦
民間已經沒人才了
美名其曰“野無遺賢”
也成了他的軟肋
為了楊氏
杜甫不得不低下詩人高貴的頭顱
去寫詩拍別人馬屁
最后混了個“右衛率府胄曹參軍”的工作
說白了就是兵器庫里看倉庫的
從千金大小姐變成了一位家庭主婦
操心著家里的柴米油鹽
過著捉襟見肘的生活
還搬到了離長安有段距離的奉先
杜甫拿著工資請假回家
想著終于可以有點錢給妻子了
偏偏剛到家就聽到妻子的哭聲
原來小兒子餓死了
入門聞號啕,幼子饑已卒。
吾寧舍一哀,里巷亦嗚咽。
所愧為人父,無食致夭折。
很快安史之亂爆發了
所幸這時杜甫與家人在一起
他安頓好妻子和兒女后
想出去找份工作
偏偏迎面碰上了叛軍
不知道還能不能活下來
偏偏此時心中所想的卻是
妻子會如何想念自己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
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香霧云鬟濕,清輝玉臂寒。
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
好不容易逃出來了
經過一番輾轉回到家里
妻子半夜見到丈夫
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兩人對視了很久很久
眼淚終于忍不住流了下來
妻孥怪我在,驚定還拭淚。
楊氏一直為生活奔波
已經很久沒有打扮過了
如今丈夫回來了
連忙對著鏡子梳妝打扮
穿上僅有的好衣服
無論如何
她想把最美的一面
展現在他的面前
粉黛亦解包,衾綢稍羅列。
瘦妻面復光,癡女頭自櫛。
漂泊了幾年,杜甫在友人的幫助下
在成都建了個草堂
在這亂世之中
偏偏迎來了屬于他們的安寧時光
美好得反而有點不真實
楊氏終于有時間
重拾以前的愛好
在閑暇的時候
她更喜歡和丈夫下一會兒棋
雖然窮得沒有棋盤
好在她心靈手巧
用紙筆畫一個棋盤也能湊合著用
老妻畫紙為棋局,稚子敲針作釣鉤。
杜甫也終于能和妻子一起
在江上坐著小船
欣賞著江邊的美景
子女在江里戲水
他看著妻子和兒女開心的笑容
別無他求
晝引老妻乘小艇,晴看稚子浴清江。
下棋、乘船
這些不過是生活的點滴
只因為愛人在身邊
偏偏變成了最浪漫的時刻
他們很快被迫繼續流浪
杜甫在途中去世
楊氏郁郁寡歡
不久也去世了
他們的子孫后代過了很久
才有錢財將他們重新葬在一起
完成他們的心愿
楊氏知道丈夫的遠大理想:
致君堯舜上,再使民間淳
她也明白丈夫的想法過于理想
并不是能大富大貴的人
也不是能浪漫甜蜜的人
但楊氏偏偏選擇在最美的年華里
嫁給了他
盡管后半生都在貧困中度過
卻仍然不離不棄地支撐著丈夫
唐朝詩人以風流著稱
三妻四妾也是當時的社會風俗
杜甫偏偏終生只娶了楊氏一人
一千四百首詩中毫無曖昧
只有“老妻”
杜甫曾陪李梓州泛江游玩
船上有美女唱歌跳舞
但杜甫表明了自己的態度:
使君自有婦,莫學野鴛鴦。
“偏偏”兩字
既是杜甫夫婦的人生遭遇
也是他們的人生態度
更是他們之間愛情的最好詮釋
因為最浪漫的事莫過于
有無數個可以放棄的機會
偏偏兩個人不離不棄
一路攙扶著走下去
只是在柴米油鹽中
他慢慢變成了老夫
而她也成了老妻
杜甫這人
明明不會寫情詩
卻偏偏遇上了最美麗的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