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日江山又小雪,諸位路過的,打尖的或來聽小袍子說書的別忘了多加件衣裳啊?。?/p>
11月22日,霜月夜涼,小雪至。
小雪晴沙不作泥,疏簾紅日弄朝暉。
年華已伴梅梢晚,春色先從草際歸。
—— 春近· 黃庭堅
每年的11月份,22日或23日,太陽到達黃經240°,赤緯-20°16',這一天就叫做小雪。
小雪時節,北京地區的白天只有9小時49分鐘,所謂“夜長日短”。天地不通,陰陽不交,天地閉塞,嚴冬已至。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10月中,雨下而為寒氣所薄,故凝而為雪。小者未盛之辭。”
一候 虹藏不見
虹現而陰陽相通。此時天寒地凍,降水減少,虹彩不現。
天地分別,清正而肅。陰陽各正其位,自此候起無所交通。
氣寒而將雪,地寒未甚而雪未大。冬為藏。此時陰陽閉塞,玄冬漸深。
小雪這個節氣非常好吃。
冬天來了,農事清閑。有農諺說:小雪時節不耕地。清代厲惕齋在其《真州竹枝詞引》說:“小雪后人家腌菜,曰‘寒菜’,……蓄以御冬。” 閑著,就很愿意為萬物收藏的嚴冬儲備一些過冬的食糧。故而關于小雪的民俗,雖因南北西東極為繁雜,但竟然都逃不出一個“吃”字。
臘肉臘魚,腌制了,風干了,到過年的時候剛好成為一道美食。
▲冬臘風腌,蓄以御冬
小雪吃糍粑在南方常見。所謂“十月朝,糍粑祿祿燒”。各地的糍粑又各有不同。如寧波水磨糍粑,細,白,軟,特別適合下火鍋。而長沙糍粑是圓扁的,童謠《月亮粑粑》,正是指月亮白而圓,仿若糍粑。
沿海地區逢小雪正好能撈捕“豆仔魚”。臺灣俗語說:十月豆,肥到不見頭。一聽就覺唇舌生津,仿佛已有魚香撲鼻,只待食指大動了。
▲哇!超好吃!
小雪來的時候,很容易想起《采薇》里“今我來思,雨雪霏霏”的句子,“雨”一定要讀作“yù”,顯得比較有文化。
北方早已經穿上了厚厚的大衣,南方也有細雪將至。路上遇見的貓,在難得的陽光下蜷縮成一團,企圖抓住一點暖秋的影子。
書上說綠茶性涼,冬天啦,偷偷把家里的茶包全都換成了紅茶。想象著有一個有非常棒陽臺的大房子,花影重疊中,我在午后的躺椅上昏昏欲睡。小雪這天,我貓帶著一條肥魚來看我:喂,你又夢見我啦?
小雪已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