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漢服文化,是反映儒教禮典服制的文化總和,自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漢服已具基本形式,歷經周朝禮法的繼承,到了漢朝形成完善的衣冠體系并普及至民眾,還通過儒教和中華法系影響了整個漢文化圈。
漢服文化,是反映儒教禮典服制的文化總和,自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漢服已具基本形式,歷經周朝禮法的繼承,到了漢朝形成完善的衣冠體系并普及至民眾,還通過儒教和中華法系影響了整個漢文化圈。
“漢服”一詞的記載最早見于《漢書》:“后數來朝賀,樂漢衣服制度”,直接與漢朝重建的周禮服制體系有關。正如胡人傳統服飾被叫做“胡服”,中國傳統服飾被稱之為“漢服”。在漫長的歷史中"漢服"逐漸成為漢人自我認同的文化象征。從三皇五帝到明代這一段歷史時期,漢服文化通過連綿不斷的繼承完善著自己,漢服文化是一個非常成熟并自成體系的千年文化。
我們是從小學詩詞歌賦,享受著金庸,古龍的快意江湖的襦目長大的。那些衣抉飄飄,重情重義的江湖兒女讓我們充滿向往之情。人們由起初的投以怪異的目光,到如今不論是在紐約時代廣場屏幕上出現身著豆青色華服的林志玲,還是穿著漢服在拍寫真的人,大家都會驚艷不已。這也是漢服發展到今天,獲得了大眾的認可,并且迎來了自己的一大批愛好者,將漢服文化繼續發揚光大。
漢服款式有曲裾、直裾、高腰襦裙、襦裙、圓領袍衫、褙子、朱子 、玄端等,不論是哪一種款式,都是優雅而文靜的,顏色多種多樣,加以相應的發髻與配飾,打造出一套完整的漢代裝扮。
"有服章之美謂之華,有禮儀之大謂之夏",漢民族一直以來都以華夏民族作為美稱,這其中的"服章"就是指中國傳承千年的漢民族傳統服飾――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