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漢代是古代中國最強盛的時期之一,“漢”也由一個王朝的稱號,逐漸變成一個民族的名字。漢服,是漢民族的傳統服飾。漢族的歷史綿延數千年,漢服的風姿也隨之興盛了數千年,在歷史長河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印記。
漢代是古代中國最強盛的時期之一,“漢”也由一個王朝的稱號,逐漸變成一個民族的名字。漢服,是漢民族的傳統服飾。漢族的歷史綿延數千年,漢服的風姿也隨之興盛了數千年,在歷史長河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印記。
服飾的發展是人類文明史發展的重要組成,而古代中國人更賦予衣冠獨特的文化意味。《左傳》有云“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漢服不僅體現了中國人的審美情趣,也將中國的禮儀、宗教、文化觀念積淀于其中,漢服之風韻體現了古代中國人獨特的精神氣質。
相傳,華夏衣裳為黃帝所制。西周時,服飾制度逐漸完善,并形成了以“天子冕服”為中心的章服制度。秦漢的服飾制度依據夏商周三代禮儀制度所制定。此后的數千年,漢服的樣式隨著歷代的風俗習慣變化,多有不同。但其基本形式沒有發生大的變化。
漢服是由包括衣裳、首服、發式、面飾、鞋履、配飾等共同組合的整體衣冠系統,“衣”和“冠”是其中的核心。
“衣”的形制有兩大類型,一種為衣裳分體制:上身為衣,下身為裳或褲。另一種為衣裳連屬制:上衣下裳合二為一。其主要特點是“交領右衽”“寬袍大袖”。“交領右衽”指的是將衣服的右前襟放在內側,將左前襟交叉覆蓋在外側。“寬袍大袖”指的是漢服并不貼身剪裁,而是寬大飄逸、流暢脫俗。這些特征,體現了古代中國人追求一種衣服隨人體活動而流露出來的自然之美,追求的是渾然一體、天然妙和、由內及外的含蓄之美。形制簡單的漢服附著在不同體態的人物身上頓時具有了一種鮮活的生命力,線條柔美流暢,令人浮想聯翩。樸素平易的裝束反而給他們增添了一種天然的風韻。
“冠”指頭上的冠戴服飾,古代無論男女都蓄長發,男子到20歲時舉行“冠禮”,將頭發盤起,戴上成年人的帽子,以示成年,這是他們生命中最重要的時刻之一。女子的冠飾則以發笄等各種頭飾為主,相應的,女子在十五歲左右,會舉行“ 、韓國的韓服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吸收和借鑒了中國的漢服特點。
近年來隨著人們物質生活的不斷富足,對傳統文化的熱情逐漸高漲,傳承漢服文化的熱潮也隨之興起。穿著漢服出行、或聚會,已經成為年輕群體中的新潮流。漢服的復興,是當代人對漢服之美的重新發掘,也代表年輕一代對傳統文化價值的重新認知。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許多輝煌的古文明走向衰亡,中華文明則因其旺盛的生命力傳承至今。服裝是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漢服充分體現了漢民族柔靜安逸和嫻雅超脫、泰然自若的民族性格,以及平淡自然、典雅清新的審美情趣。 “千年漢家衣裳”是傳承千年的絕代風華,更是傳承千年的文化瑰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