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農歷八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的中秋節,也是我國僅次于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間,故謂之中秋節。 我國古歷法把處在秋季中間的八月,稱謂“仲秋”,所以中秋節又叫“仲秋節”
農歷八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的中秋節,也是我國僅次于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間,故謂之中秋節。 我國古歷法把處在秋季中間的八月,稱謂“仲秋”,所以中秋節又叫“仲秋節”
中國的祭月儀式從周代起就有,祭月時間是在中秋月出時開始祭祀,中秋祭月,關鍵是向月神示敬,中秋無月甚至下雨,都可以祭月,凡是月光能照射之處,都可以舉行,如遇陰天,可以向月亮的方位擺放祭桌。
人員:
參加祭月的人中選一名主祭(統領工作),一名贊禮(相當于主持人),若干執事(主祭的助手),一般以年長的女性長輩或家庭主婦擔任主祭。按照傳統,“男不拜月,女不祭灶”。所以男子一般擔任贊禮、執事協助祭月。
道具:
祭桌或祭幾一張。普通的小桌即可; 草席若干條。行拜禮之用。普通草席。上可加軟墊;
香爐一盞,香若干。普通小型香爐;
盤碟碗盞等祭品盛器若干;
紅燭兩根。照明、烘托氣氛及點香用;
普通的酒一瓶.酒爵三只。酒杯亦可;
祭品:月餅、獵取節日野味、糯米圓餅、飲酒、瓜果、毛豆、雞冠花
時間選擇:
在中秋月出時開始祭祀,祭后分胙,飲宴、賞月。華夏祭禮講究“祭如在、祭神如神在”,中秋祭月,關鍵是向月神示敬,天氣因素不是關鍵。中秋無月甚至下雨,都可以祭月。 場地要求:凡是月光能照射之處,都可以舉行。如遇陰天,可以向月亮的方位擺放祭桌,如遇到下雨,可以轉移到船上、檐下或室內,但需打開門窗,面向月亮的方向而祭。
具體人員:
參加祭月的人中選一名主祭,一名贊禮,若干執事,其它人均為從祭。以年長的女性長輩或家庭主婦擔任主祭。集體祭月時,也從女性中選定主祭。按照傳統,男不拜月。男子可以擔任贊禮、執事協助祭月,或從事其它協助工作。
服飾:
祭月是要求相對寬松的祭禮,可不穿專門的漢服祭服。著適合秋季的漢服常服即可。推薦男子著 或襦裙。祭月前,需沐浴更衣,以示對月神的誠敬。
祭文和月光紙:
月光紙:可在網上搜索月光紙圖片,打印出來。也可以自己畫。
祝文:祭月時向月亮讀祝,可更好地表達誠敬。祭月祝文,精短優美為宜,四言、五言、七言詩等形式均可。祝文應用毛筆,工整地謄寫在宣紙上
祭品的準備:祭品使用簡單的月餅和水果即可。這些祭品是奉獻給月神享用的祭品
中秋月餅:這是最重要的祭品。月餅以自制為佳,并且宜做成較大的形狀以方便眾人分切食用。用小型月餅時,應準備足夠數量,以便祭后之“餕”。
西瓜一盤:切成蓮花狀
秋季時令水果若干盤:依各地情況酌定
中秋祭月的儀程
1、沐浴更衣 :沐浴,穿上漢服
2、陳設 :月出后,向月亮的方向安放好祭桌,擺放好祭品,點燃紅燭,鋪設好席子。
3、就位 :參祭者正坐于祭者席上。執事、贊禮就位。
4、祭月 :贊禮唱:“祭月”。主祭出位,到奠席前,跪于席上。
5、上香、祭酒 :贊禮唱:“三上香”。執事遞上三支香,主祭在蠟燭上點燃,向月神鞠躬,再將香插于香爐中。如此三次。贊禮唱:“三祭酒”。執事斟滿酒爵,遞給主祭,主祭將酒灑在席前的地上,再將酒爵放到祭桌上。如此三次。
6、讀祝:執事遞上贊美月亮的祝文,主祭借月光與燭光,向月亮展開誦讀。
7、焚祝文及月光紙:主祭將祝文和月光紙放到席前小盆中,焚燒。
8、拜月 :贊禮唱:“拜月”。“拜-興-拜-興-平身”。主祭及參祭者一起向月神行“再拜”之禮(即拜兩次)
9、從獻 :贊禮唱:“從獻”。主祭離開奠席,參祭者按照長幼之序依次到奠席前,跪,上香(拿三支或一支),默默祈禱心中所愿,然后向月神行拜禮一次。直至所有女性參祭者拜完。
10、禮成 :贊禮唱:“禮成”。至此,中秋祭月儀式完成。
11、餕 :由主祭持切刀,將月餅人口數均勻分切,每人一份。西瓜每人一瓣,水果自取。
飲宴 :賞月撤掉祭桌,在月下布設中秋家宴,大家一起賞月、宴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