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網絡推廣:中新網四川新聞12月17日電(起鈺婷)十三年前,漢服推廣者呂曉瑋于成都文殊院開起了國內第一家漢服實體店——重回漢唐,拉開了漢服商業化的大幕。十三年后,為更好實現漢民族文化復興,17日,重回漢唐和中國名優企業品牌發展提升計劃項目組在成都舉行了中國名優企業品牌發展提升計劃——重回漢唐·CCTV品牌展播形象片簽約儀式。
呂曉瑋、孫異發言。起鈺婷 攝
當日,重回漢唐獲得名優企業項目扶持,與CCTV簽約,雙方將于明年春季共同錄制關于重回漢唐和漢服發展的紀錄片,攜手將文化自信、漢服復興的宏愿向世界散播。
簽約儀式現場。起鈺婷 攝
“央視的名優企業扶持項目從成千上萬家企業中選中重回漢唐,我們覺得十分榮幸。能得到央視的承認,能得到項目組的承認,是對重回漢唐十三年全力以赴推廣漢服復興、傳統文化復興的成果和貢獻的認可,我們將在未來持之以恒,不輟不怠地繼續進行下去,秉持初心,守正而行。”重回漢唐董事長孫異表示。
重回漢唐漢服走秀。起鈺婷 攝
據悉,當日也是重回漢唐成立十三周年,幾經風雨,幾經滄桑,創業時的艱難歲月,依然歷歷在目。“我們算是成都最早一批做漢服的人了,那個時候大家都還沒有統稱為漢服,有‘華夏衣冠’‘漢衣冠’‘華服’等各式的稱呼,但不管怎么稱呼,大家的目的都是很明確,就是復興傳統文化。”重回漢唐文化總監呂曉瑋說。
呂曉瑋認為,漢服是一件衣服,可以承載文化,可以代表民族,漢服是有文化附加值的商品,不止御寒蔽體。自2006年起步,截至目前,在呂曉瑋的推動下,重回漢唐在全國已開出30家漢服實體店,還有數十家代理店。呂曉瑋也從掌管著文殊坊的一間小店到經營著一家約兩百余人左右的公司。
而大眾也從對漢服的不認同、不理解,到如今沉寂多年的漢服重新回到大街小巷,望江公園的竹林里、錦里的古街上,不經意間就會看見許多穿著寬袍大袖、手拿油紙傘或團扇的年輕男女。這是漢服在成都的縮影。如今的成都已成為中國漢服銷售量、漢服以及周邊文化產業發展規模的“第一城”。
四川傳統文化促進會執行會長楊森林表示,成都能成為“漢服第一城”,是因為有兩千多年來傳統文化的積淀,以及成都所具有的包容與涵養。傳統文化是時代可驗證的時尚,以重回漢唐為代表的漢服品牌,正在以自己的創新力在復興傳承發展傳統文化,這無疑與黨和國家對傳統文化的倡導不謀而合,重回漢唐也成為了這一領域的排頭兵。
“漢服熱的興起建立在國家強盛的基礎上,不僅是中國人,很多外國人也對中華傳統文化充滿了興趣。要讓中華傳統文化能夠更加自信地屹立于世界,就需要我們共同為祖國的繁榮昌盛作出更大的努力,當越來越多的中國人意識到傳統文化的巨大魅力,傳統文化必然能夠得到更好的弘揚,在世界上產生更大的影響。”呂曉瑋說。(完)
來源于:http://www.ynguoxue.org.cn/news/2019/12-18/5869.html(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如沒特殊注明,文章均為江浙滬網絡推廣,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0898bike.com/html/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