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手握QQ和微信兩大中國最大社交軟件之后,騰訊被質疑正在喪失產品能力。
從騰訊創辦之初,馬化騰就曾被質疑“抄襲”:模仿ICQ推出自己的第一款產品OICQ、從韓國引入了QQ秀、在網游領域,學聯眾開發平臺,跟著盛大引進國外網游,開發網游《王者榮耀》和之后的“吃雞游戲”,布局的C2C電子商務網站拍拍,以及第三方支付財付通,無一不是“有著前人的影子”。
針對當前對騰訊喪失產品能力的質疑,雖然已經證實業內流傳的馬化騰的回復是一個烏龍,不過騰訊總裁劉熾平表示,“騰訊是一個比作者想象更大的組織和生態,每一個部分都在追求自己的理想,發揮自己的力量。把騰訊簡化成一個產品的得失,一種戰略的部署,一個人的意志,都是太狹隘了,是忽視了騰訊無數產品團隊的努力和成績。”
在外界看來,騰訊作為互聯網巨頭,已經站到了生態圈競爭的層次。
作為新崛起的小巨頭,今日頭條面臨著另一種情況,對此理工科出身的張一鳴必須在產品和技術方面更為專注。
外界已經在把今日頭條、美團和滴滴打車并稱為一股新的商業力量(TMD),并預測他們會成為中國未來的BAT。在互聯網流行“站山頭”的當下,張一鳴是少數還沒有接受騰訊或是阿里投資的互聯網創始人。
張一鳴在央視《對話》節目表示,目前在中國,BAT已是繞不開的話題,今日頭條所能做的是盡量不站隊。
關于這個表態的底氣,張一鳴有自己的理解。在他看來,今日頭條是一家技術公司,專注的是產品。他表示,“還沒有發現哪一家有能力把今日頭條做得更好”。他曾對媒體表示,關心所謂派系格局,不如做好自己的產品,盡可能滿足用戶需求,尤其是別人做得不夠好、還有進步空間的情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