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針對“營銷”這個話題,我可能收到過上萬次詢問。在這些疑問中,除了那些連題目都沒看懂的問題之外,我最頭疼的莫過于這類問題:
“產品一般,怎樣做
才能取得很好的銷售量?”
“我們企業發展各種問題,有什么營銷方法來扭轉局面嗎?”
……
這些問題碰的多了,我都開始要懷疑人生了。我發現:很多老板、營銷圈的經理人都不小心掉進一個思維的怪圈,認為營銷是萬能的解藥。
/品牌營銷的三個怪現象/
我們一直強調,營銷是一個附著性特別強的學科,它會附著在產品、企業、渠道等各個方面,它不是一個孤立存在的個體。
每當我們在談論“別人家的好營銷”時,其實無非就是在回答三個問題,“是什么”、“為什么”、和“怎么樣”。這個過程中,產品和企業本身的好壞才是決定營銷好壞的基礎,也是關鍵。
“是什么”(what)—— 產品和企業本身
“為什么”(why)—— 基于環境、商業模式、人群等各種因素而得出的對于產品的認識
“怎么樣”(how)——如何去根據前兩部分,得出方法論,是手段和方式
但往往在營銷中,很容易就出現了這么一些怪現象,無論是營銷人、決策者、銷售還是其他人,都習慣性地把品牌營銷變成了一個急功近利的舞臺、一塊偷換概念的樂土和一個推卸責任的港灣。
1.急功近利 大部分人做事情有一個特點:急功近利和極端。
以前品牌營銷不受重視時,所有企業都不理不睬,現在大環境變了,全民消費升級、市場競爭激烈,“品牌營銷”一下就稱為眾人眼里的香餑餑,變成所有企業家和職業經理人的必修課。大家開始覺得,做品牌營銷是一件在節骨眼上的事了。
按道理來說全民學習是一件好事,但在學習過程中作為一個參與者、甚至是受益者,因為自身急功近利而一股腦撲在品牌營銷上,就是壞事。
舉個最明顯的例子,“不管什么產品,什么企業,只要銷售量不好、企業做不起來就都是營銷的錯”。這種觀點十分可笑。
在這里再次強調:一個真正合格的品牌營銷人,都應該知道如何正確評估自己的核心價值,既不低估,妄自菲薄,習慣性當“背鍋俠”;更不高估,妄自尊大。
而對于企業決策者,也應該審視一下自身所存在的“急功近利”的毛病。是不是只要選擇了做品牌營銷,就巴不得立刻看到顯著效果?一天都沒結束不斷問,“效果怎樣?”、“為什么還不出結果?”
往往最后,自己在企業里的各個環節轉了一圈,發現所有的東西原來都不能快速實現效益的時候,就把矛頭指向了品牌營銷。
“為什么做了品牌營銷都沒有立竿見影?”
“銷量呢?怎么銷量不起來?”
“H5都做了一堆了為什么還沒有反應?”
“搞這么多營銷、策劃、設計,為什么公司都沒有起色?”
……
面對這種不合理的“質問”,我想說的是,一個真正的企業家,是不可能一上戰場就要求得到敵人的尸體,連讓子彈飛一會的時間都等不及的。
品牌的本質就等同于是一個奢侈品,品牌的形成更是一個“慢工出細活”的過程和積累!
2.偷換概念 大部分的企業嘴上說品牌說營銷,各種專業字眼用得有多高大上就多高大上,其實私下都在偷換概念,心里想的就只有一件事:銷售量!
企業這么想固然沒錯,我做品牌做營銷不就是為了把產品賣出去嗎?但這么一想的時候,就已經偷換概念了。
產品銷售量不好,企業就習慣性地“問責”營銷部門。這一情況應該很多人都深有體會。
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如果一個企業覺得銷量責任該由營銷部來背,那我也建議那個企業的營銷部應該直接改名為銷售部會更合適。
這并不是為了給營銷部一個開脫責任的絕對理由,毫無疑問,品牌營銷的好壞會直接或間接地體現在產品銷售量上,但營銷專注的是營銷打法的配合,銷售更多的是承接營銷導向的結果的東西,二者怎么能混為一談呢?
能稱得上品牌企業,就意味著其各個環節和管理上都是趨于成熟的模式,或與品牌齊頭并進的發展,這才是一個“完整”的品牌企業。
“偷換概念”的背后,讓人更擔憂的是,目前中國很多打著做“品牌”旗號的企業,其實都缺乏全局概念的品牌意識。
3.推卸責任 正因為很多企業缺乏前面提到的“全局概念”的品牌意識,所以他們喜歡把責任推卸到品牌營銷上。
如果你覺得自己企業的品牌營銷只能得59分,那你可能沒有意識到其它環節的得分也就只有30分而已。
按木桶定義,結構決定企業的力量,你的企業也就只能得30分。反過來想,如果CEO想單單依靠營銷部門或營銷職業經理人就把企業品牌做起來,那他們又何必為您打工呢?
加之,企業真正的首席品牌官其實就是CEO本身,只會袖子一揮甩鍋無數,那這樣的CEO永遠成為不了一個優秀哪怕是及格的CEO,其領導下的品牌也不可能做起來。
品牌營銷是一種錦上添花,但不是絕對的雪中送炭,這是所有要做好品牌營銷的人都該認清的事實。
一個爛企業或爛產品希望通過品牌營銷就能飛黃騰達,那實在是高估了品牌營銷的作用;同理,一個還挺不錯的企業和產品做品牌營銷,就能達到如虎添翼的效果。
所以品牌營銷的價值也要被企業適當地正視和運用,不要存在一種過猶不及的讓人“搞笑”的心態,才是營銷正道。
有人會問,今天你提出的三個怪現象,是為了幫全天下的營銷人和營銷職業經理人推卸和開脫責任嗎?
我的答案是:沒錯,我就在幫他們開脫“不合理”的責任!
只怪中國品牌營銷圈亂象太多,太多的爛產品、爛公司乘虛而入,如果這些爛產品、爛公司希望借助品牌營銷來作為他們救命的稻草,脫離企業困境,倆字:休想。
如沒特殊注明,文章均為江浙滬網絡推廣,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0898bike.com/html/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