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絡推廣:
神經網絡基礎技術基本成熟,拓展場景迎黃金十年。
從時間軸來看,我國電子信息產業從60年代萌芽到起步用時30年,從起步到成熟則合計用時11年;互聯網產業從94年萌芽到起步用時14年,從起步到成熟合計用時8年;人工智能產業從15年萌芽到起步用時4年,2019年進入發展步伐逐漸加快。當前基礎技術(算力、算法等)已經基本成熟,預計到未來十年是人工智能場景落地、產業爆發的黃金期。
世界計算平臺的發展趨勢
疫情后各行業智能化應用加速,外部需求拐點已至:
新冠疫情催化,AI 應用場景迅速鋪開,如:機器人篩查、影像輔助診斷、遠程教學、無人配送等。
后疫情時代,政策/產業/需求三端共振的情況下,判斷人工智能市場將隨場景落地而迅速擴容,打開企業成長空間。
根據艾瑞咨詢的測算,2020年人工智能預計達到超過1500億元規模、到2025年產業規模預計超過4500億元。
我們正處于移動互聯網到 AIoT 時代的“分水嶺”
申萬宏源:AI領軍在 2021年較有機會。
催化因素包括:
a)享受AI 行業需求爆發帶來的高景氣,獲得業績增長的持續動力;
b)具備顯著工程化優勢、人員成本優勢、中臺化的效率優勢,在競爭中將擴大市占率;
c)領軍公司通常已建成 AI 開放平臺,借助生態圈建設整合產業生態,或成為 AI 產業走向
3.0 階段的最大贏家;
d)AI獨角獸紛紛開啟 IPO 進程,預計帶來板塊更高關注度。
重點關注AI領軍:
海康威視、虹軟科技、科大訊飛、金山辦公。
建議關注AI基礎設施受益的浪潮信息、中科曙光、寒武紀;
擬IPO的AI公司云從科技、依圖科技、曠視科技、云天勵飛、云知聲等。
華西證券觀點
龍頭科大訊飛,核心邏輯有四:
1、疫情后各行業智能化應用加速,公司提前卡位智慧教育、智慧醫療、智能駕駛等多條賽道,先發優勢明顯,有望率先擁抱外部需求拐點。
2、公司2B區域因材施教解決方案實現異地復制,高標準化推動產品化率提升;同時2C個性化學習手冊+學習機加速滲透,判斷公司產品化水平將在2021年加速向好。
3、公司逐步在主賽道上形成閉環生態,并產生了標桿案例、標準化產品,規模化商用已經開啟,行業拐點趨勢下有望上線爆發。
4、公司實控人選擇在公司市值超千億的時刻全額認購定增,給市場一個明確的拐點信號,彰顯其對于公司發展的絕對信心。
此外,考慮一眾人工智能細分龍頭多已披露招股說明書,判斷2021年不僅是人工智能產業拐點大年,同時也是IPO大年,堅定看好龍頭引領板塊表現(此文章來源于雪球網-思遠見晨巍觀點-圖片素材來源于網絡-魔都推廣編輯)
如沒特殊注明,文章均為江浙滬網絡推廣,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0898bike.com/html/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