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企業越來越重視內容營銷,好的內容總是引起大眾的共鳴,有創意的內容總是能引起別人傳播共享。所以只要企業能產出優質的內容,那么就不怕引不來流量,而且內容營銷做得好,比投放廣告還要有效。這里就給大家分享一下內容營銷的五個本質。
1.零啟動:相信不少人看過《從0到1》
如何從0到1呢?在互聯網運營里,有三大運營,內容運營(拉新)+活動運營(促活)+用戶運營(留存)。創意好的內容馬上實現撥種子用戶,通過活動引薦和補貼再刺激第二撥用戶,當有了一定的數據和用戶積累,用戶運營慢慢成為核心。
2.病毒式傳播
為什么杜蕾斯做的微博內容能成為焦點,蹭節日、蹭社會熱點,甚至明星的各種丑聞也能蹭。很多明星出事,人們不去看新聞,而是去看杜蕾斯的內容,因為杜蕾斯的內容更好玩更激情,產品屬性和內容營銷一脈相承。
艾·里斯在《廣告的沒落 公關的崛起》一書中闡述說:公關更適合新品牌,是點燃的作用;而廣告更適合老品牌,是催化劑的作用。國內很多機構把公關當成事件營銷、新聞發布會、媒體站臺炒作或網絡水軍營銷,假象欺騙行為太多,這里就不舉例了,但一個個事實告訴我們,“廣告在沒落,內容在崛起”,沒人喜歡廣告,但是人人喜歡內容。
3.構建畫像—精準營銷
傳統營銷中我們經常說目標客戶的定義,這個定義還是太寬泛,是一種經驗主義營銷。在大數據時代,人人貢獻數據,人人自帶標簽,人的行為就是在和內容不斷互動中被慢慢記錄。瀏覽一個商品所獲取的個人標簽非常有限。比如瀏覽一個紙尿褲的商品詳情頁面和閱讀一篇《0—6個月的男孩如何選擇紙尿褲》的文章,獲取的信息大大不同,后者會馬上告訴系統,你家有個男孩,并且處于0—6個月,這還僅僅是一句話的標題,而數百字的內文獲取的標簽更多,這就有助于構建一個全方位的用戶畫像!作為頭條號的作者,筆者曾經在一年前參加今日頭條的一個會議,他們的標簽達到驚人的220萬個。
4.停留時間—提升轉化率
互聯網戰爭既是流量戰,也是時間爭奪戰!就像羅胖的演講《時間的朋友》中說的,巨頭們為什么爭奪時間,因為大家時間有限。今日頭條76分鐘的停留時間曾經讓業界恐懼,因為這個停留時間意味著你除了用微信,再下來就是它了。
線上零售停留時間與轉化率密切相關。通過后臺可以看到商品停留時間、活動停留時間及主頁停留時間等,從而不斷改進頁面內容。停留時間越長,購買可能性越大。
說來有趣,對于停留時間,線上靠內容,線下靠餐飲,這是為什么線下很多購物、便利店等餐飲越來越火的秘密,連宜家和米其林都做餐飲,還做得很火。
潛在消費挖掘—提升客單價和總量:人的顯性消費約占20%,80%是隱性的,很多人不知自己想要什么,但可以通過閱讀內容發現更多自己需要的商品,于是搜淘寶成了逛淘寶,搜索是人們的顯性需求,而內容能挖掘潛在需求。隨著內容不斷延伸,你會發現用搜索的頻度在不斷下降,而通過內容獲取標簽,從而通過算法做系統推薦,推薦得越來越精準。
所以企業非常重視內容這一塊,因此企業寧愿花高薪去找內容營銷的人,也不愿意一次花高價做廣告投放。前期的并不是一次性消費,而后者則是一次性消費,而且對投入產生的效果也不得知,如此一來,還不如在內容營銷上多花點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