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書 日本傳》記載“本邦通中華,始于漢盛于唐”。日本學習中國文化大約從漢朝到宋朝。漢朝光武帝時期,當時還是蠻夷的日本(倭國)使者第一次到中國進貢。三國時期,吳國即今天的江浙一帶,與日本貿易往來密切,其紡織縫紉技術與服飾(主要為絲織面料),傳至日本,這是日本和服的起源,(一同傳入日本的還有發髻、首飾、木屐、油紙傘,漆器、漢字、食物點心(壽司、和菓子等)乃至漢式建筑、榻榻米等)。在20世紀以前,日本稱其傳統服飾為“吳服”(特指高檔的絲織服裝),意為吳國服飾,至今,日本的許多和服店的招牌仍寫著“吳服屋”。南北朝時期,日本持續與中國保持交流。唐朝時期,日本大規模地學習唐朝文化,包括服飾,發飾,妝容等,主要影響的是公家服飾,其形制、色彩、圖案接近唐制漢服(從今天的“奈良和服”可見唐朝遺風);而武家和平民的服飾仍保留吳服形制,傳承至今,形制大同小異。所以和服又稱“吳服唐衣”。“日本”這一國號據說是唐高宗時期武則天批準的。當時的日本國都-京都正是模仿長安和洛陽建造而成。一同傳入日本的還有櫻花(櫻花起源喜馬拉雅山脈,秦漢時宮廷中已廣為栽培,萬國來朝時,日本遣唐使帶回東瀛)、相撲(秦漢稱“角抵”,南北朝至宋朝稱“相撲”)、花道(起源隋朝的佛前供花)、樂器(比如中國后來失傳的尺八、五弦琵琶,近代我們通過學習日本恢復了,日本正倉院如今還保存著唐朝時中國贈送給日本的紫檀螺鈿五弦琵琶,十分精美,LV箱包的經典花紋其實是模仿該琵琶背面的圖案)。宋朝時,流行點茶(也稱“末茶”,演變為日本的“抹茶”),點茶法及配套茶具傳入日本后發展成日本的茶道。宋朝滅亡后,日本不再派遣留學生到中國,停止學習中國文化。可以說,日本文化從衣食住行各方面處處可見中國漢唐文化。雖然日本與我們有著國仇家恨,但對待文化我們不應帶有偏見。學習日本優秀的文化有很大一部分也是重新撿起我們曾經丟失的古代中國文化。中華有禮儀之大謂之夏,有章服之美謂之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