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的歷史以平民化趨勢作為其發(fā)展的主要特色,反映在服飾上,多突出服裝的平實質(zhì)樸、實用得體,具有明_的時代特色。
宋代的品官制度基本同前代相仿,這使得官員所穿的官服也同前代基本相同。宋代的官服主要有朝服、公服、祭服、戎服、喪服及時服等幾種。其巾,朝服多為紅衣紅裳,內(nèi)穿白色羅質(zhì)的巾單,外系羅料的大帶,還要有緋色的羅料蔽膝,身上通常要掛玉釧錦綬、佩玉等,下身穿白綾襪黑皮履,這是較為常見的一種朝服樣式。此外官員根據(jù)官職的高低還要在服飾上做不同的搭配以進(jìn)行區(qū)別。比較通用的方法是在中單或錦綬上的圖案上突出級別的差異。穿朝服時,人們還必須戴“進(jìn)賢冠”(為一種涂漆的梁冠帽)、獬豸冠(屬進(jìn)賢冠一類)、“貂蟬冠”(也稱“籠巾”,以藤絲編成,上面多涂漆的冠帽)等,公服即為常服,也稱“從省服”,其主要形式是大袖曲領(lǐng),腰間多束革帶,另外還有窄袖的式樣。這種服式多是用顏色來進(jìn)行等級的區(qū)別。如九品官以上服青色,七品官以上服綠色,五品官以上服朱色,三品官以上服紫色等。至宋朝元豐年間,公服在用色上稍有變化,改為四品以上用紫色,六品以上用緋色,九品以上由青色改為綠色。而且依當(dāng)時規(guī)定,穿紫色及緋色(朱色)公服的官員,還要佩戴以金銀裝飾的魚袋,通過此物,人們可以區(qū)別職位的高低。
在女子的服飾上,宋代主要有自皇后、貴妃到各級命婦所穿的“公服”,平民百姓所穿的吉兇服即“禮服”、日常所穿的常服。因宋裝對唐裝的沿襲,此時女服仍主要有衫、襦、袍、襖、裙、背子、深衣、褂幾種。這些服裝中絕大部分為直領(lǐng)對襟式,無扣無帶,并在頸部外緣縫有護(hù)領(lǐng)。服式多采用衣袖相連的裁剪方式。由于面料的限制,因此人們在裁制女服時還會在衣片的背部及袖身部分以接縫或貼邊作裝飾。單夾衣還有前短后長、無袖大背心等式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