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進香、祭酒、祭月、拜月……伴隨著優雅的古樂,上百名身著漢服的男女在舞臺上表演著祭月之禮,現場的1000余名觀眾也跟隨著一起祭拜。這是昨晚在太平新城首屆中秋文化祭活動上的一幕。
進香、祭酒、祭月、拜月……伴隨著優雅的古樂,上百名身著漢服的男女在舞臺上表演著祭月之禮,現場的1000余名觀眾也跟隨著一起祭拜。這是昨晚在太平新城首屆中秋文化祭活動上的一幕。
中秋節和其他傳統節日一樣,有著悠久的歷史,最早在《周禮》一書中就有“中秋”一詞出現。《禮記》中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描述了中國古代帝王秋天祭月的禮制。到了唐代,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其中,祭月是最重要的習俗之一。
9月17日下午6點30分,“盛世太平·宜居萬輝”太平新城首屆中秋文化祭活動在太平新城萬輝業主活動中心廣場隆重舉行,市民們除了參與博餅游戲、觀看龍獅表演,還聆聽了國學經典誦讀、參加祭月禮,體驗著中國味道十足的傳統佳節。
廣場中央的舞臺上,祭月禮、國學誦讀、龍獅表演舞等傳統節目一個賽一個的熱鬧歡快,熱鬧的場面吸引了數千市民前往參與,共度佳節良宵。活動現場,還有來自安寧大學城、太平區域的120名志愿者為晚會提供志愿服務,為市民獻上了一道豐盛的中秋文藝大餐。
中秋祭月因地而異,太平新城祭月需案上置月餅、水果等供品,另置斗香、編鐘,金鼎,由年長者主祭,誦讀祭文,帶領大家一起祭拜明月,祈求萬物太平,國強民富!一道道古老莊重的祭月儀式仿佛能夠打破時空的屏障,讓人“穿越”回古代一睹祭月本色。而太平新城宜居宜業的山水人文美景也為賞月營造出美的意境和韻味。
據本次活動主辦方——太平新城管理委員會副主任、街道辦事處主任王志敏介紹:本次活動通過中秋祭月這一傳統的儀式,讓古人過中秋節的情景再現,讓市民群眾受到傳統文化的熏陶,記住民族的魂,成為中秋團圓飯以外的另一道中秋大餐。
觀禮手記:
整個中秋文化祭活動從下午6:30分開始至晚上9:30分結束,共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博餅活動,1000名嘉賓博出100名小狀元,再從100名小狀元中博出6位大狀元;第二階段分為“鼓”、“舞”、“頌”、“祭”、“燈”五個篇章,分別從音樂、舞蹈、國學經典、中秋祭月、心愿燈等五個方面詮釋傳統中秋的內涵,讓我們現代人“穿越千年”,回到遙遠的過去,一起接受傳統文化的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