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漢服,全稱是“漢民族傳統服飾”,又稱漢衣冠、漢裝、華服,是從黃帝即位到公元17世紀中葉(明末清初),在漢族的主要居住區,以“華夏-漢”文化為背景和主導思想,以華夏禮儀文化為中心,通過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獨特漢民族風貌性格,明顯區別于其他民族的...
漢服文化
漢服,全稱是“漢民族傳統服飾”,又稱漢衣冠、漢裝、華服,是從黃帝即位到公元17世紀中葉(明末清初),在漢族的主要居住區,以“華夏-漢”文化為背景和主導思想,以華夏禮儀文化為中心,通過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獨特漢民族風貌性格,明顯區別于其他民族的傳統服裝和配飾體系,是中國“衣冠上國”、“禮儀之邦”、“錦繡中華”、賽里斯國的體現,承載了漢族的染織繡等杰出工藝和美學,傳承了30多項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及受保護的中國工藝美術。
漢服,是從黃帝即位到明末清初漫長時間里,以“華夏-漢”文化為背景和主導思想,以華夏
經歷幾千年的傳承演變,無不秀美華麗,越來越多的中國傳統文化正在飛速流失,作為最具代表性的漢服,也逐漸被許多國人遺忘,蘊含中國傳統文化的東方美學體系,長期以來在國際上都是得到了很高的認可,但弘揚傳統文化的道路仍然任重而道遠。期待未來,這些驚艷了千年的中國元素仍然可以熠熠生輝。漢服是中華民族傳承了四千多年的傳統服裝。其以“交領右衽”、“褒衣寬袖”、“系帶隱扣”等獨特服飾結構而聞名,帶著濃郁的民族文化風格。大家都知道漢服衣冠華美,但是否了解其中的文化內涵呢?下面記錄的是從秦漢時期到民國時期漢服的風格變化圖。
到了明朝,漢民族服飾已經深刻地影響了周邊國家。看看15至16世紀同時期的朝鮮、日本、越南等國的服飾就知道了。
如今,姑娘們可以選擇的服飾大為增加,但唐裝漢服,卻一直在服裝市場中占有一席之地。
中國古典服飾,她不美艷,不裸露,但在古代,中國服飾就是世界名牌,那時的Made In China,更是做工精美、技藝考究、品質上乘的代名詞。所以,一個外國姑娘愿意研究并畫出這些古裝就不足為奇了。而對于更多的網絡熱播劇而言,只有穿的美,穿的得體,才能從細節上為觀眾所接受。也能讓古典的美,為世界所接受。
漢服“始于黃帝,備于堯舜” ,源自黃帝制冕服 。定型于周朝,并通過漢朝依據四書五經形成完備的冠服體系,成為神道設教的一部分。
交領
漢服中的“交領”是指左側與右側的衣襟交叉于胸前,自然形成領口的交叉。交領的兩直線相交于衣中線左右,成對稱,顯示出中正氣韻,代表著做人要不偏不倚。
漢服中一以貫之的“交領”傳統與中國古典文化中的“中庸”思想密不可分。同時“交領”又神似《易經》中所講的“爻”,體現出陰陽交融,和諧統一之美。
右祍
漢服中的“右祍”指的是衣襟在胸前交叉,左側的衣襟壓住右側的衣襟,在外觀上呈現出“y”字型。左前襟掩向右腋系帶,將右襟掩覆于內,稱右祍,反之稱左祍。
漢服在歷代款式變革中一直保持著“右祍”傳統,和中國歷來的“以右為尊”思想密不可分。
褒衣
漢服中的“褒衣”是指漢服衣襟十分寬松。與同時期西方的服裝對比,漢服在人性方面具有不可爭辯的優異性。當西方人還在用胸甲和裙撐舒服女性身體時,寬大的漢服體現出了放任身體隨意舒展的特性。
漢服中“褒衣”的傳統顯示出了漢民族心胸寬廣,包容一切的泱泱之風。
廣袖
漢服中的“廣袖”是指漢服袖型的一個顯著特點“袖寬且長,圓袂收祛”。
漢服的禮服一般是寬袖、廣袖。顯示出雍容大度、典雅莊重、飄逸靈動的風度。漢服衣袖的標準是“圓袂收祛”,流暢的線條代表著順遂如意,圓潤和諧。
系帶
漢服中的“系帶”指的是漢服系在腰間的大帶和長帶。漢服所有的衣帶都是用制作漢服時的布料做成。一件漢服的衣帶有兩對,左側腋下的一根衣帶與右衣襟的衣帶是一對打結相系。同理,右側的腋下的衣帶與左衣襟的衣帶打結相系。漢服的系帶不僅有實用性、裝飾性,還有很強的象征意義。系帶文化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是“權利”與“榮耀”的象征。
隱扣
漢服中的“隱扣”實際上分為“有扣”和“無扣”兩種。一般情況下,漢服是不用扣子的,直接使用衣帶來束縛衣襟。漢服中即使有使用扣子的情況,也是把扣子隱藏起來,而不是露在外面,稱為“隱扣”。漢服的“隱扣”傳統和中華民族的“溫良恭敬,含蓄內斂”的傳統文化精神一脈相承。
紋章
漢服中的“紋章”是指漢服上按照特定規則構成的彩色標志。代表有日月星辰、龍、華蟲、宗彝、藻、火、粉米等十二種固定的文飾。
漢服文化中的“紋章”充分體現了周禮“以紋為貴”為代表的漢文化信仰和習俗,另與漢人意識中的天地形象、陰陽八卦等各類文化符號密切相連。
布料
漢服布料主要有錦、絹、綾、羅、帛、布、棉、麻、紗等。漢服中,不同品類象征著不同的身份和用途。漢服不同布料的使用與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尊天、隆祖、明禮、尚義等禮節相關。
漢服文化,是反映儒教禮典服制的文化總和,自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漢服已具基本形式,歷經周朝禮法的繼承,到了漢朝形成完善的衣冠體系并普及至民眾,還通過儒教和中華法系影響了整個漢文化圈。漢人、漢服、漢語、漢俗由此得名。漢服文化是在漢民族通過儒教《十三經》、大唐《開元禮》和正史繼承下來的禮儀文化。從三皇五帝到明代這一段歷史時期,漢服文化通過連綿不斷的繼承完善著自己,漢服文化是一個非常成熟并自成體系的千年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