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釋菜,亦作舍采、祭菜。古代凡始入學,須向先師行釋菜之禮,以蘋蘩之屬奠祭之,而不用牲牢幣帛。這是一種從簡的祭禮,更是自古兩大祭祀先師儀典之一。
釋菜禮
釋菜,亦作舍采、祭菜。古代凡始入學,須向先師行釋菜之禮,以蘋蘩之屬奠祭之,而不用牲牢幣帛。這是一種從簡的祭禮,更是自古兩大祭祀先師儀典之一。《周禮·春官·大胥》:“春入學舍采合舞。”鄭玄注:“舍,即釋也;采,讀為菜。始入學,必釋菜禮先師也。菜,蘋蘩之屬。”釋菜禮,菜雖禮薄,然“明有忠信之行,雖薄物皆為可用。”《禮記·學記》亦云:“大學始敦,皮弁祭菜,示敬道也。”鄭玄注:“祭菜,禮先圣先師,菜,謂芹藻之屬。”
鄭司農云:“古者,士見于君,以雉為摯;見于師,以菜為摯。”“摯”就是禮物,“雉”是野雞,“菜”按照鄭司農的說法為“蔬食菜羹之菜”,就是素食。換言之,古時士人見君要敬獻野雞,見師尊則要拿“菜”,后世相沿成習,逐漸變成了敬師之禮。
據漢應劭《風俗通義》載:“孔子困于陳蔡間,七日不得食而彈琴于室,顏回釋菜于其戶外,以示對老師的敬重和不離之意。”釋菜禮,秦以后遂成制度。唐代已發展為成熟的太學開學典禮儀式,設‘酒、芹、棗、栗、菜羹’祭獻孔子及顏淵等賢哲。《新唐書·儒學傳上》“帝幸太學,觀釋菜,命(孔)穎達講經。”但根據《五禮通考》之說,遺憾的是古釋菜禮在唐宋之際就已亡佚,其具體儀節今日已無從稽考。雖然古釋菜禮已亡,但通過文獻的鉤稽,我們還是不難想見其儀于一二:
《禮記·月令》云:仲春“上丁,命樂正習舞,釋菜。”鄭玄注:“將舞必釋菜于先師以禮之。”《文王世子》疏引熊安生云:“釋菜有三:春入學釋菜合舞,一也。此興器釋菜,二也。《學記》皮弁祭菜,三也。”鄭玄注說:“釋菜禮輕也,釋奠則舞,舞則授器。”孔穎達疏也說:“釋菜惟釋蘋藻而已,無牲牢,無幣帛。”“此既釋菜禮輕不可為舞,所以大胥云‘春舍采合舞’。似釋菜為舞者,彼謂春欲合舞之時,先行釋菜之禮。不謂釋菜之時則合舞也。”無舞則無樂,由此可知,古代“春欲合舞之時”的釋奠禮包含釋菜之儀。這說明,古代只有作為釋奠禮之先行部分時的釋菜禮是舉樂而祭的;其余兩種情況,則皆無樂。
釋菜禮從簡。“無牲牢,無幣帛,無樂。”非但如此,并且還是“一獻而已”:《文王世子》云:“始立學者,既興器用幣,然后釋菜。不舞不授器,乃退,儐于東序。一獻,無介語可也。”孔穎達疏:“其禮既殺,唯行一獻,無介無語,如此于禮可也。”
作為祭祀先圣先師的釋菜禮,先秦并無時間成規。到了北齊時候,高洋于天保元年始命國子監每月朔日行禮。明洪武十七年,“敕每月朔望,祭酒以下行釋菜禮,郡縣長以下詣學行香。”清順治二年,清世祖亦下令每月朔日行釋菜禮,設酒、芹、棗、栗,祭酒三獻于先師。但與明制不同的是,清代的祭品皆僅有菜、棗、栗三種,分置籩豆內。(明制詳后)。
釋菜禮非但是祭祀先師之禮,同時也用于闕里孔氏家祭。據《圣門禮志》記載,明清之時,每月朔日,闕里孔廟在大成殿、啟圣祠、崇圣祠行釋菜之禮。由衍圣公主獻,衍圣公屬官、四氏學師生及孔氏族人隨班。
但需要特別說明的是,在先秦文獻里見到的釋菜禮,有時候還指除災之祭禮。此祭禮亦作“舍萌”。《周禮·春官·占夢》云:“乃舍萌于四方,以贈惡夢。”鄭注:“舍讀為釋,舍萌,猶釋采也。古書釋采、釋奠多作“舍”宇。萌,菜始生也。贈,送也。欲以新善去故惡。”又,《儀禮·士喪禮》:“君釋采入門,主人辟。”鄭玄注:“釋采者,祝為君禮門神也。必禮門神者,明君無故不來也。”
釋菜禮的儀程
釋菜禮儀程簡潔,在學校落成制成禮樂器時、大學新生入學時以及春天入學時均可舉行。
《禮記·文王世子》有云:“始立學者,既興器,用幣,然后釋菜,不舞,不授器,乃退,儐于東序,一獻,無介語可也。”諸侯創設學校,禮樂器制作后用犧牲的血液涂抹,用幣祭祀先圣先師,報告禮樂器做成,然后舉行釋菜禮祭祀先圣先師,報告禮樂器已經可以使用。釋菜時沒有舞蹈,也就無須發放舞具。儀式結束后就可以退下,到東序敬先老,一獻即可。儀程非常簡潔。
清代《大清通禮》中記載了國子監釋菜禮和直省府州縣的釋菜禮儀程,比先秦復雜許多。釋菜禮在每月朔日,即初一舉行,參加人員除正獻外,分獻包括監丞、博士、助教、學正、學錄,肄業諸生則負責司香、司爵、引贊、通贊,灑掃廟戶內外,擺好神案與祭品。
每案陳菜、棗、栗各一豆,爐一,鐙二。設案一于殿內之東,陳香盤七,尊一,每位爵一。又設案于東西兩廡之南,各陳香盤三,尊一,每位爵一。
祭酒著朝服,諸生著吉服,通贊贊曰:“跪!叩!興!”祭酒以下行三跪九叩禮。“贊引祭酒詣階東盥手,升東階,入殿左門,詣先師位前,司香奉香盤從。引贊贊: 跪!祭酒跪,俯伏。通贊贊: 上香司香跪奉香,祭酒三上香,俯伏,興,退。”
上香后包括注酒、獻爵等儀程,分獻官也要俯伏、上香、獻爵再復位;之后祭酒率屬及諸生均行三跪九叩禮,禮畢各退。
古人將釋菜禮稱為“禮之輕者”,但禮輕情意重。尊敬師長是最基本的禮節,古人在學校舉行釋菜禮,目的在于對剛入學的學生進行一次尊師教育,讓學生銘記老師教育之恩。如今這一源于西周的悠久古禮仍不失其生命力,很多學校將釋菜禮作為一種儀式體驗,以實踐而非傳統說教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個人教育:在復古典雅的氛圍中,一來能夠讓學生感知古禮中蘊含的尊師重道之義,二來借助祭品所象征的含義,引導莘莘學子樹立敬畏之心與向學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