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茶道是一種以茶為媒的生活禮儀,也被認為是修身養性的一種方式,唐代劉貞亮在《飲茶十德》中就有明確提出:“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比毡?,而最純正的茶道被稱之為“草庵茶”。
【日式茶道】茶道是一種以茶為媒的生活禮儀,也被認為是修身養性的一種方式,唐代劉貞亮在《飲茶十德》中就有明確提出:“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日本,而最純正的茶道被稱之為“草庵茶”。草庵茶的極意是對高貴、財富、權力的徹底批判,以及對低賤、貧窮的新的價值發現與價值創造。"不持一物"被視為一種高尚的事物,與此相比,茶人的內在修養才是最重要的。
“茶道大行,王公朝士無不飲者。”這句出自唐朝《封氏聞見記》的話是現存文獻中對茶道的最早記載。
而正是這個時期,茶籽和寺院的生活方式隨著日本僧人大規模來華留學歸國而被傳入日本,并世代相傳。
在日本,茶道更是是一門嚴謹的藝術,甚至是固化的禪意——用繁瑣莊重的禮儀磨礪人心,用熟練嚴格的禮法使人超然物外,用苦澀的茶味使人沉思人生,從而達到悟禪的境界。
而茶道之所以如此受日本大眾所推崇,而今并發展成涵蓋約幾十個流派的大門類,便是由于其將宗教、哲學、倫理、美學融入自身,并以此演化出一種由“和敬清寂“;”一期一會”;“獨坐觀念”這三種帶有“禪學”意味概念為核心價值的精神境界。并影響至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和敬清寂
“和敬清寂”被稱為茶道的四諦、四規、四則。是日本茶道思想中最重要的理念。
茶道思想的主旨為:主體的"無",即主體的絕對否定。而這個茶道的主旨是無形的。作為“無”的化身而出現的有形的理念便是和、敬、清、寂。它們是"無"派生出的四種現象。由這四個抽象的事物又分別產生了日本茶道藝術成千上萬種形式,如茶室建筑、點茶、道具、茶點心等。
一期一會
“一期一會”一詞出自江戶末期最大的茶人井伊弼所著茶論《茶湯一會集》。井伊說:追其本源,茶事之會,為一期一會,即使同主、同客可反復多次舉行茶事,也不能再現此時此刻之事。每次茶事之會,實為我一生一度之會。
由此,主人要千方百計,盡深情實意,不能有半點疏忽。客人也須以此世再不能相逢之情赴會,熱心領受主人的每一個細小的匠心,以誠相交。
獨坐觀念
一語也出自井伊弼的《茶湯一會集》。面對茶壺一只,獨坐茶室,回味此日茶事,靜思此時此日再不會重演,此刻茶人的心里不禁泛起一陣茫然之情,又用起一股充實感。茶人此時的心境可稱為“主體的無”。
清水、瓷壺、木勺,如此簡單物事卻繁生出了這種集中了茶藝、書畫、花道、香道、禪的藝術形式的生活方式。茶道已然脫離了純粹的物質享受而化成一種理念,成為日本文化精神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正如桑田中親說的:“茶道已從單純的趣味、娛樂,前進為表現日本人日常生活文化的規范和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