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透過這花旦的一顰一笑,這幅《寒煙翠》給人以婉約素雅,細致清秀的寧靜感。乍一看這副作品,定會認為是一副傳世工筆畫。
透過這花旦的一顰一笑,這幅《寒煙翠》給人以婉約素雅,細致清秀的寧靜感。乍一看這副作品,定會認為是一副傳世工筆畫。可若細細端詳,便可發現這如筆觸般的線條,實則是由一絲絲比頭發更纖細的繡線所做。這便是汴繡的獨特之處,以名畫為題,又通過繡品再演繹著名畫。
一般人可能都只知道四大名繡的歷史悠久,卻不知汴繡的歷史可以追溯至宋朝,而那時,四大名繡還未成氣候。與其要推舉汴繡躋身第五大名繡,實在有些貶低了其地位,到不如封其為國寶的頭銜。
汴繡在選題上就高出其他四大名繡一籌,主要以歷代名畫為題。北宋時年,朝廷面向全國招募優秀的刺繡工匠,這批工匠后來便組成了朝廷的刺繡御用機構。進而作品在朝廷大制作題材的感召下,形成了極具宮廷氣質的特點。端莊大氣,精致細膩,色彩古樸典雅,形象生動逼真。在繡制一副作品時,先用白描把原畫勾勒下來,再騰一遍到繃床上的真絲緞面上,然后才開始刺繡。觸摸一幅幅汴繡作品,猶如打開了丹青墨筆的畫軸,名畫的氣勢承載著汴繡的恢宏,一絲一縷的繡線又細膩的刻畫出名畫的神韻。二者相映成趣,熠熠生輝。
汴繡講就平、齊、光、亮、和、順。即繡面平整,邊緣整齊,畫面光亮,色彩柔和,絲理順暢,正所謂用針要恰到好處。汴繡的傳統針法有僅有十幾種,而后學習借鑒了蘇繡、湘繡的針法創新出如蒙針繡、悠針、云針繡、雙合針繡、等十種針法,進入90年代,為了更好的適應時代發展和提升競爭力,汴繡研究改良了如雙面繡、灑線繡、反槍繡、辮子股繡、以及雙面異色繡、雙面三異繡等。
單論刺繡,全國的針法大體相似,刺繡市場的作品良莠不齊,而汴繡能獨樹一幟,脫穎而出,其身后必沉淀著豐厚的歷史和人文氣質。